濮上玉兰(68)

作者:馨仪 阅读记录

田子所在的农村,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大变样儿,今非昔比。座座深宅大院拔地而起,错落有致,鳞次栉比,有些还仿效外国别墅,建起了小洋房;宽敞的柏油马路,四通八达;各种面包车、小轿车屡见不鲜,甚至车位也开始紧张了。但走在路上,却没有小时候那么热闹了,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已经很少了,有的出去上学,不上学的也出去打工去了,独留下一些老人、妇女和孩子。

田子的日常生活就是和妈妈做点饭,带娃,串门拉呱。邻居听说田子回来了,都提高嗓门带着钦佩的语气说:“哦,高材生回来了呀!”田子确实也撑得起“高材生”这个称号。大学毕业出国日本,会一口流利的日语,田子的奋斗成就确实很让父母扬眉吐气。

田子妈妈知道女孩存着想离婚的心思之后,也很不赞成。于是她就带着田子东串串,西走走,用她身边的经验和知识为田子提供参考。

有个邻居,父母两人就是老年代的换亲,妈妈的生的高大壮硕,爸爸矮小,后来生了一女一儿,生活的也很不错。等两个孩子长大,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有媒人给女儿说了一门亲,按照当地习俗,男方给的彩礼聘金加起来不下十万,老两口拿这笔钱,再加上家里攒下来的钱,为儿子讨了一个媳妇。一年多后,嫁出去的女儿生了个女宝宝,婆家视若珍宝。可是有一次女宝宝生病住院,婆婆在去医院时心急如焚,突然猝死了,丈夫在妈妈去世后郁郁寡欢,投河自尽了,公公在经历了这一系列不幸之后,自己又找个老伴搭伙过日子去了,这样,嫁出去的女儿带着宝宝又回了娘家。这是女儿的经历。儿子的经历也稀奇。娶来的媳妇在家呆的时间很少,过了年后丈母娘直接不让他媳妇来婆家了,这样托了两年,只好办了离婚。娶媳妇花的十几万块钱全打了水漂。重男轻女的丈母娘直接放话:“给自己儿子娶媳妇的钱还没攒够,要把女儿再嫁一次,攒钱。”

所以,这个邻居家,两年前风风火火地嫁的嫁,娶的娶,两年后又原封原样地都回来了,只是多了一个外甥女……

另外一个故事是,有个奶奶家特别有钱,大儿子出去做生意发达了,二儿子也跟着大哥出去混,也赚的盆满钵满。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他们家的钱虽然说没有起到这样的效果,但是也让他们在“女方金贵”的乡村婚嫁习俗中倒闯出一片天地。娶来的大儿媳妇模样在农村是一等一的,天仙一样的人儿,生了一儿一女,本应是幸福的一家,大儿媳妇却过得抱屈含冤,无处伸张。因为婚后没几年丈夫在外面就养了一个外室,外室也生了儿子。她的婆婆,也就是这个奶奶,觉得自家儿子怪有本事,自然默认不表。娘家也不敢来为女儿主持公道,谁让人家家钱多呢。二儿子家娶的儿媳妇也很高大标致,婚后生了一个儿子,粉团一样的可人儿,抱出去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小儿子生的聪明伶俐,特别爱笑。可是过了几年,二儿媳妇和二儿子感情不和,离婚了,二儿媳妇回了娘家,她生的儿子自然没让她带走,就跟着奶奶过,小儿子一下子变粗糙很多,眼里也没了神采。后来小儿子又有了一位后妈,后妈又生了个小妹妹,奶奶嫌后妈管这个儿子管的太少,后妈则说世上后妈难当,管多了管少了都不合适,索性不管。小儿子的衣服脏了,一般都是奶奶洗,奶奶看到二儿媳妇在给亲闺女洗衣服时,就趁机把小孙子的衣服扔到盆里,让后妈给洗。小儿子就在这种推搡的环境中长大了……

一个好的家庭不在于有多富贵,钱有多少,只要一家人正派,和和气气,就不错啦。天下哪有没有矛盾的家庭?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啊。田子妈妈谆谆教导道。

田子不语。但她在心里一直思考着。

以前在工作中,田子对离婚的事司空见惯,但真正到了自己,才发现这不是一拍脑门就决定的事情,特别是这块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看她在姥姥怀里被逗得咯咯笑,如此软糯可爱,田子一想到她受委屈,田子的心就揪得慌。现在女儿是田子最大的牵挂。想想丈夫赵亚生,也不尽然是朽木不可雕也,除了挣钱少些,木讷一些,在婆婆面前不敢替自己说话,对自己的感情倒是没的说的。那么在不想着离婚、以和为贵的前提下,对赵亚生,今后的重点就在于多**,让他多帮忙照顾宝宝;对婆婆,既然指望不了赵亚生在婆婆面前为自己争取权益,今后花心思的重点就在寻找一种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和婆婆直接沟通,婆婆刚强,自己也要强,硬碰硬不行,那么以后就采取“迂回”策略,以柔克刚,当然,这对已经要强惯了的田子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修炼课题。总而言之,就是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和策略,处理好夫妻关系,处理好婆媳关系,既不让别人欺负了自己,也不想着去欺负别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