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上玉兰(73)

作者:馨仪 阅读记录

“芸娘虽然有趣,可是在我看来,有一个女孩她却是比不上的,这个女孩心灵手巧,折花折的特别好,更加地慧心有趣。”苏逸绞尽脑汁组织语言,极力讨那佳欢心。

那佳明白了这个女孩是谁,抿嘴笑起来,心里很受用。

苏逸趁热打铁,继续问:“所以说,你很喜欢沈复和芸娘这样的生活?”

那佳点头:“是呀,人生短短几十年,最难得的夫妻情,不过如此吧。”

“现在很多女孩子都喜欢物质,喜欢奢侈品,你不喜欢这些?”苏逸继续问。

“喜欢过,但现在经历了一些人,一些事,感觉人生很短,说不定哪天就没了,何必执着于这些身外之物呢?”说到这,那佳陷入沉思,有些沉重。

她想起来去世的养母,虽然她韶华早逝,没有享受过丰裕的物质生活,一生也没有自己亲生的孩子,但是她有一个爱她的丈夫,夫妻恩爱,生活舒适而恬淡,没受过什么苦和累,她在走之前,想起这一生,虽然有遗憾,但一定是知足和幸福的。

而她的前室友,孙潋滟,被消费主义绑架,在无法满足的物欲中越陷越深,最后在花一样的年纪自杀,未报父母恩,未曾走进婚姻生活,回想这一生,可曾值的?假如让她重新来过,想她大抵会选择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吧。

苏逸看那佳神色凝重,问她:“怎么了?”

那佳摇摇头说:“没事。”

苏逸继续发问:“听你说的这些,我怎么没听出来她丈夫怎么对她好的?”

“其实这点,我也有疑问,如果以常人的眼光来看,芸娘可以说是过的不好的,虽说她丈夫家境并不贫寒,但是结婚后她丈夫常年没有正式的工作,刚开始以卖画为生,三日的收入抵不过一日的支出,后来偶尔去外地给人当幕僚,夫妻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芸娘带着一儿一女,过的贫困潦倒,后来生病了,还强撑病体做女红补贴家用,常年辛劳过度,又不舍得看医生,病势加重卧床不起了。”

“是呀,这么说,芸娘的一生过的挺辛苦的。”苏逸附和道。

“但是得看从哪个角度来看的吧,这本书是丈夫写下的,夫妻二人曾经伉俪情深,评古论今,赏月品花、饮酒行令,作者说那是他一生最快乐的时光。有芸娘相伴,他觉得人间之乐,莫过于此。想来芸娘那时也是幸福的。”那佳一口气说出四个成语,超常发挥了。

苏逸夸赞:“才女啊。“第一次被夸作才女,那佳掩不住的得意,看来书没有白读。

“就是说,两人是灵魂伴侣,虽然物质上不丰裕,但精神上有共鸣。”苏逸总结。

“是。”那佳说。

“但是我不太认同这位丈夫的做法,我觉得一个男人首先要承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保证让自己爱的人物质上的需求得到满足,然后再谈精神需求。”苏逸靠向那佳,殷切地望着那佳,像保证,又像寻求认可。

“那肯定的,现在男女比例这么失调,你没有基本的物质条件,谁肯嫁你啊?!”聊熟了,那佳放开了,瞟他一眼,嘴角露出轻轻讥笑,不客气地说。

“放心吧,以后跟着我,不会让你受苦的。咱们会比《浮生六记》里过的还幸福。”苏逸贴近那佳,温柔地说。一股热气向那佳脸上袭来,那佳心跳加速,脸颊变得绯红,仿佛又中他圈套了,索性别过脸去,不再说话。

下了飞机,回到家,苏逸给那佳发信息,正式向那佳表白,同时也说,可以在北京买房,当然这看那佳的意见,去别的地方也可以。让那佳不用着急回答她,想好了再告诉她。

那佳看了信息,好几遍,这一夜,未眠。她想了很多,从童年的伤害中一路走来,她变了好几次,首先是自卑,影响了学业,没有考上高中,然后看到钱带来的快乐,于是她关上了童年的门,封住自己的一部分,重新出发,努力去闯,去赚钱,甚至走上了整容的道路,所幸是她没有在物欲中沉沦,很快醒悟过来,没有走到无法回头的地步。这一路追求她的男生并不少,她也谈过几个,但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没有开始过的万先生,这或许就是得不到永远在骚动吧,她下意识地去拿苏逸和万先生相比,两人相貌上平分秋色,各有千秋,那最大的区别还是在自己身上,遇见万先生时,自己状态很差,还没有整理好自己,自卑地像一只丑小鸭,而且童年的阴影如影随形,所以即使有好的男人走到自己面前,自己也未必能抓住。而苏逸的出现恰逢其时,他出现在那佳做公益的过程中,这种善举使两人在人性的闪光点中产生碰撞,碰出火花,这样的相识让那佳感觉很踏实,而且,面对这样一个热心公益的男人,那佳假想自己向他坦白童年的经历,不会再想逃避,回避,或者说有所防备,因为对于做公益的人来说,有这样不幸遭遇的人太多了,他们理解,他们感同身受,他们会真诚地帮助你,给你温暖。这就是他们的工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