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不见月(124)

作者:青衣呀 阅读记录

就连最年老体衰的宫人都脱了锦缎,换上轻便的绫裙或是罗裙。

扩建后的兴庆宫,正殿位于龙池正北,唤作‘龙池殿’,正中一间是每日朝会圣人与诸位大臣升堂议事的所在。西侧偏殿是圣人的寝殿,只他多在后宫歇息,此处废弃不用。

以龙池殿为中心,兴庆宫的西侧有集贤院、翰林院、内教坊等机构,东侧供后宫嫔妃居住,建有同光殿、义安殿、长生殿、会宁殿、咸宁殿、飞仙殿等。其中飞仙殿在最西南角上,既靠近龙池殿,又贴近龙池,惠妃择了自住。靠东贴近宫墙处另有山石堆叠奇花异木掩映的山池院,供后妃玩赏。

飞仙殿后院地方阔大,横纵皆有二三十步,挨着宫墙种着大丛牡丹芍药,眼下正当时令,红红白白开的云蒸霞蔚,煞是热闹。

树下莺莺燕燕簇拥,几个宫人正在熨衣。

一个提住罗裙腰头,一个扯着裙角,一起绷紧。第三个左手抻着衣料,右手拿了簸箕大的木柄金勺细细熨平褶皱。勺中几块烧得通红的银炭,散出丝丝白烟。

一个五六岁女童梳了倒垂双环,穿着桃红色长袖窄衫并玉色宝相花窄裙,身段伶俐,弯腰钻在横拉开的罗裙下窜来窜去,好奇的窥视着布料在熨斗下的变化。

惠妃倚在角落软塌上,眯着眼,一手举了紫竹柄梅花形团扇遮蔽阳光,笑她顽劣模样。

“太华!你站远些,当心炭灰扑出来烫着。”

碧桃自裙下拉了太华公主出来,指给她看旁边一个十岁小宫女守着的炭火盆。

“公主喜欢看火光?不妨看盆儿里的。”

那是个三层瑞兽纹铜质炭火盆,底层镂空方便通风,上层炭条烧的通红,盆沿上搭着一双尺把长带链绳的火筷子。

小宫女团团粉面,蹲在跟前,右手攥着一把桐叶式宫扇扇风。

热气灼人,她额角汗沁,眉心一点胭脂涂的红菱化开。炭火映衬在她眸间,丝丝火苗连成一片。

她禁不住烤,终究还是扭过脸去,举起衣袖挡了火光。

太华怔怔瞧着小宫女姿态,嘴里嘶嘶抽气,问碧桃。

“她热呀?”

碧桃笑道,“公主试试就知道。”

正说着,一粒火星崩出来,沾到小宫女裸露的左臂上。她面孔皱成一团,似是要哭模样。

太华吓得往后退,躲到碧桃身后,含着手指害怕地嗫喏。

“不去。”

几个宫人呵呵笑起来,另有人牵了不敢嚷的小宫女去房里用冰止疼。

惠妃微微皱起了眉毛,轻声向身后侍立的牛贵儿道:“这般教养孩儿,也不知究竟好不好。”

牛贵儿年逾四十,是宫闱局的老人儿了,自然明白惠妃是想起了少年时在掖庭服劳役的情景。宫中贵贱分明,下人别说遭火星子烫了,便是断了胳膊折了腿,在主子看来也不比一棵心爱的花儿遭了虫害要紧。

他淡然一笑,“天潢贵胄还能如何教养呢?”

惠妃默然不语,望着赤红宫墙上攀爬的藤萝,玉色蝴蝶飞过,轻盈的点缀在繁密枝叶间。

便有宫人来报,“寿王求见。”

上巳节当晚惠妃已命牛贵儿去寿王府上传过话。这两三天,她一直在等。

惠妃向牛贵儿使了个眼色,他自碧桃手中接过太华公主带去偏殿。宫人们收拾炭盆等物,另铺设了坐席、果品,便纷纷散去,独碧桃守在跟前。

李瑁大踏步走进来,头上戴着远游三梁冠,身穿绛纱单衣,竟是正正经经穿了一套亲王朝服。因是背光,他高大颀长的身影勾勒出整片巨大的阴影。

惠妃心中不快,将手一摆。

李瑁却不肯就座,反是潇洒地整了整衣衫,磕头拜倒。

即便是与惠妃针锋相对的太子李瑛,滑不溜手的忠王李玙,甚至于年少轻狂的永王李璘,在飞仙殿中都不曾如他这般行事。至于咸宜,何曾在惠妃跟前行过一分礼数。

惠妃垮下脸,还没开口,碧桃已行了礼,笑着探问。

“十八郎今日有公务上朝吗?”

李瑁排行十八,自幼养在宫外,回宫晚,封王更晚。宫人们对别的皇子都以封号称呼,独对寿王叫惯了‘十八郎’。

本朝诸亲王名义上都有职务,比如李瑁遥领益州大都督及剑南节度使,掌管蜀中军务民情。不过‘遥领’一词大有玄机,实际上诸亲王连太子在内,都不掌握任何政务、军务的决策权,甚至于没有知情权,更没有真正跑腿办事的属官。所谓职务,只是挂个名儿,既无公务要办,更无需上朝。

李瑁站起身,院中静悄悄的,隐约听见梁上燕子清脆的鸣叫。

他的侧影与李玙有几分相像,修长的脖颈有弓一般柔韧的弧度,但他毕竟年轻近十岁,肤色莹白如玉,喉结略微凸起,显得有些单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