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不见月(289)

作者:青衣呀 阅读记录

她既心疼又欣慰,抚着杜若的发髻问。

“哪个杨氏?忠王的生母向来无人提起的,不是寻常宫女么?”

杜若摇头,“不是,就是杨慎交家的女儿。”

“难道是莹娘?”

韦氏修长的眉眼陡然一跳,双目中闪过一丝惊讶,凝眸想了片刻。

“圣人潜龙时的封号是临淄王,出任璐州别驾。长宁爱热闹,总带杨家几个小姑子随我们游玩。韦、武、李、杨四家二三十个女郎,独莹娘姿容冠绝,常被取笑姻缘,以为必能落在帝王家的。没想到太夫人把她给了临淄王做侧室。璐州那地方偏远荒凉,哪里比得上京中繁华富贵?而且临淄王风流浪荡,后宅姬妾无数。长宁提起来,很为她唏嘘。”

韦氏喃喃叹息,很是为从前故旧感到可惜,“原来是落在圣人手上,难怪莹娘死的无声无息。”

“怎么说?”

“圣人的风姿手段在李家儿郎中十分出众,可是他喜欢灵动活泼,会撒娇撒痴的女孩子,像骊珠那样。莹娘娇娇怯怯,弱不胜衣,性子也闷,想是不得宠。”

杜若不免有物伤其类之感。

莹娘的故事听起来平平无奇,无非是一朵不合时宜的花默默沉寂在后宅。

“有一年我们斗牡丹。众人皆以深色复瓣为美,譬如茜桃红、鹿胎红、紫重楼等等,独她簪了一朵蓝色单瓣的佛头青,色泽浅淡近似于无。琴熏说那花晦气,叫她另换了粉色的一捻红,她却不肯。”

那时韦武两姓气焰熏天,琴熏是武三思的长女,莹娘不过是长宁公主的小姑子,贵贱两别,不堪相较,她倒也有胆色。

“斗花都要写诗。我堂哥起了首五言绝句,起头是‘初雨着单衣,轻薄哪堪怜’。再酝酿后头的,就被我们笑浓词艳赋,格局太低。我堂哥老实,红了脸不肯续下去。莹娘却不以为然,反说这两句纤丽宁和,是我们心里头不清静,才嫌俗艳。众人自然起哄,说她心悦我堂哥,她不仅不辩白,反和了后头两句。”

杜若忙问,“她和的什么,阿娘记得么?”

韦氏默默想了许久,终于露出恍然微笑。

“莹娘写的是‘空山人寂寂,时闻新酒香’”

杜若在心头默念了两遍,两人都是走纤细清雅的路子,那位表舅想来也是个心思细腻的斯文人。

她赶着追问下文,韦氏的目光夹在日影闪烁里明明灭灭,躲闪开去。

“——表舅后来呢?”

韦氏敛着衣裙起身走向窗台,刻意背对杜若,轻声道,“年轻人的眼睛要学会往前看,老问这些陈年旧事做什么?”

“……”

迟疑片刻,杜若还是忍不住咳了一声,“表舅到底……”

“他姓韦,自然是死了。”

杜若怔住,千言万语就此打住。

原来是这样,所以莹娘落落寡欢,任由王皇后夺走儿子,很快病死。宫里郁郁而终的女人数不胜数,开国近百年,能如惠妃这般并无权柄在手而又盛放不衰的,就只有一个。

韦氏遥想当年,声音中夹杂着对往事的追忆懊恼,喟然道,“这么说来,莹娘有后啊!那比我二姐强的多了。以莹娘的容色,忠王真不知是怎样的龙章凤质。”

作者有话要说:第四卷 结束,四十多万字讲的都是开元二十四年这一年的事,后面时间线会加快。杜若主动探寻忠王的背景,出于感情,也出于利益和安全。在韦氏看来,是她终于上道,够资格带领杜家了。感谢走到这里的同学。

第111章 灯下白头人,一

废储之事经过几番试探, 将高官重臣搅和的沸反盈天,李隆基却还嫌不够热闹,索性直接发出邸报, 公开向全国五品以上官员征求意见。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远至塞外、江南、闽越、蜀中等地官员作何感想不得而知, 单说京中,言官御史们纷纷跳脚表现, 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大秦两汉、三国魏晋以来故事翻来覆去分析。各个引经据典,巧舌如簧, 拿大殿当讲书堂, 闹得李隆基烦不胜烦。

亏得还有个张九龄坐镇朝会, 偶有几个不着调的, 不等李隆基发作他便料理了去。

然而物议再沸腾,张九龄本人却是一句态都不曾表。李隆基倒也耐得住性子, 日日坐在殿上看猴戏。

这日下得朝来, 李隆基正欲回后宫,忽听张九龄快步追了上来。

大殿后的广场宽阔空旷,左右卫持戈而立者足有数百,却是鸦雀无声。小算子率众向后退十步, 留李、高在原处, 眯眼看时,两人年龄身段相近, 气质却截然不同。

李隆基一生喜好游猎歌舞醇酒妇人, 平日倚仗帝王霸道掩蔽,看似光芒万丈, 此刻立于朗朗日光之下,便显出肤色暗沉,眼白发黄, 印堂晦暗来,分明已被经年累月的浪荡消耗了心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