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不见月(652)

作者:青衣呀 阅读记录

李玙避重就轻,一闪念反问。

“你以为自己大了,能向圣人要差事了?说罢,想去都护府,下州郡,还是就在长安附近?”

李俶惊喜的没来得及分辨他的口气到底是责问,还是提醒。

他往前走两步,努力克制住沸腾的热血。

“……儿子想,想效仿信安郡王,为李唐开疆拓土!”

信安郡王李祎出身宗室,正是开元十七年攻下石堡城,拓地千余里的功臣。自他起,李唐的旗帜才算真正插进吐蕃心脏。可惜好景不长,开元二十九年,盖嘉运就把这块宝地给打丢了。

圣人悔之晚矣,接连调兵,直到天宝二年,新换上的皇甫惟明连战青海、洪济城、石堡城三地,斩首三万余人,不可谓不是大捷,却独独没夺回石堡城,且折损了副将诸葛誗,时至今日,这块吐蕃口中肥肉还吊着圣人的胃口。

圣人对石堡城志在必得,更换皇甫惟明更是指日可待。满长安城的儿郎都眼巴巴等着,看谁能把这份儿天大的功勋收入囊中。

“嗯……喜欢打仗?”

李玙眯起眼睛打量儿子,那张方才还怒意横生的面孔转瞬间便充满了夺人心魄的专注和威慑。

李俶涨红了脸,生怕李玙不欣赏,更怕错过机会,囫囵道,“好男儿……志在四方,儿子不想一直困在京里。”

“志气有,本事怕还不够。孤听说你在校场,单人匹马能闯荡五人结阵?”

李玙摘下绿玉扳指,扔到他怀里。

李俶愣了。

他一直以为李玙不关心,有些亲王会去百孙院监察儿子功课,李玙从来不去。

“阿耶!要不,您亲自来看一场?”

他想不出要怎么表达赤胆忠心,急切之下居然膝盖一软,差点磕头。

李玙啧了声,出手飞快,在他膝盖上托了一把,就给轻轻抬起来。

李俶的面孔还略显青涩,却已隐约显露出李家男儿惯有的深邃英俊的轮廓,假以时日,他的风姿气质将如草原上的白杨树那般坚韧笔挺,卓尔不群。

李玙横竖打量半晌,突然有感而发。

“你是孤的长子,自有你的身份在。即便有日孤丢了这个顶子,只要圣人不推罪及你,你还当抬着头走路。”

这话有些深意,可是李玙没给他功夫慢慢琢磨。

“太宗、高宗两朝,边疆战事不断,有胜有败,算总账还是扩张。则天皇后称帝初期,为除后患,震慑人心,杀了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名将,以致安北、安西两大都护府全盘丢掉,直到局面稳定才重新收复。新的胜仗,自然有新的名将,新提拔的百户、千户,新分下来的田地……咱们坐在京里,眼角一扫,只看舆图,那是一年更比一年强。不过里头白白耗损的,亦是我大唐的精血。”

李玙投给他一缕从没见过的冷漠目光,加重了语气。

“这种仗,打的就是大明宫里的一句话。譬如眼下,石堡城死几万人,也不过就为了得圣人一个笑脸。”

李俶张张口,一刹那不知道说什么。

他总不能附和阿耶批评圣人。

没想到,李玙话头一转,竟又夸赞起圣人来。

“自来能养民的便是明君。独圣人天纵之才,不仅能休兵养民,还能改良战法。从前我大唐的步兵靠一双脚千里迢迢走去边疆,还没见着敌人的面儿,脚底板就烂穿了。圣人舍得花钱,轻骑兵有骏马,步兵有驴,人人配两匹,一匹骑乘,一匹驮运装备。国家富庶,将士们能吃饱穿暖,有马有甲,就能当胜仗,常打常胜,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国中便能安享太平,积蓄资财。”

李玙顿一顿,欣然考校李俶。

“唐军兵种几何?”

“弓兵、弩兵、步兵、轻骑兵、斥候军,还有驻阵军。”

“内中战力最强的是?”

“斥候军单兵作战最强,常用于突击敌人最薄弱处,游刃有余。”

“嗯……”

李玙面无表情的继续问,“单兵的装备有哪几样,你知道吗?”

“唐刀、陌刀、弓一把,箭三十六只,甲胄、头盔,粮食口袋。”

“驮马身上呢?”

“毯子、被褥、毛毡、三双麻练鞋、兽毛大衣、小刀子、小错子、钳子锁链、药袋子、盐袋子、火石袋子、磨刀石、帽子、毡帽子……”

李俶绕口令似的一骨溜背出来。

李玙平淡地点点头,“下次与人对阵,把这些东西都扛在身上,一对五,还能赢,孤便去瞧你。”

李俶整个雀跃而胸有成竹的神情登时变得十分古怪。

百孙院教习兵法武功,从来不让真刀真枪对阵,人人点到即止。

所谓以一敌五,双方都是赤手空拳肉搏。李俶生来有股狠劲,能下重手,便占了先机。可最厉害那场,也就是打得仪王次子李侁手臂脱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