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不见月(678)

作者:青衣呀 阅读记录

“力士!”

李隆基气哼哼地再度起身,看出高力士被张九龄蛊惑的模样,责怪道,“你怎么了?糊里糊涂的!”

高力士迟迟看他,勉强笑,“老奴愚钝,没听明白相爷的意思。”

被他这么一打岔,方才剑拔弩张的气氛似乎缓了缓,李隆基大度的让了一步,想顺一顺张九龄的脾气。

“子寿啊……当初朕杀了阿瑛,不得不撵走你,是朕做错了。朕懊恼过,后悔过,然人非圣贤,既然已经如此……三郎的性子你是拿捏过的,较之阿瑛未必不如,甚至能雌伏忍耐,比阿瑛还多一份好处。”

张九龄干巴巴道,“太子甚好。”

“这几年哥奴理政,明面儿上看风平浪静,内里……上梁不正下梁歪,哥奴带不出好队伍,朕知道。如今哪,贪赃枉法的,安享富贵,忠肝义胆的,就自寻死路。作为臣子,你怨恨朕,朕明白,可是作为老朋友,你为什么不能明白老人家的一点点私心啊?”

——只是一点点私心?

张九龄打量他。

父纳子媳已足够惊世骇俗,可是坊间流传他还私通三位夫人,甚至杨钊之妻,以至于杨钊出京一年,回来要认下妻子‘梦中怀孕’的儿子。这种□□败德之举,竟也成了妆点在盛世上的花边,被戏班子津津乐道,连杨钊本人都不以为耻。

如今的兴庆宫龙池殿,藏污纳垢,早已不是他离开时的清明世界。

早知如此,当初真不该将大好河山拱手相让,还不如——

不如——

尊李玙继位,让这昏君关起门酒食肉林!

第276章 今夕是何年,一

张九龄悲从中来, 颓丧地垂着头,泫然欲泣。

“……圣人!老臣明白的道理,你都明白!老臣能说出口的劝诫, 你全懂!天下万姓,只求从你指头缝里漏出丁点剩余, 便会感恩戴德。可你呢?予取予求, 贪得无厌!赠予娼妇粉头,一月十万钱!任由她们把珍珠玉石抛洒路旁,胭脂水粉,锦绣成堆,烂若万花,香闻数十里!就为求丁点床笫之乐,靡费国力至此, 老臣还有何话可说?!老臣愧对太宗,愧对高宗,愧对则天皇后!”

“朕是做错了!那又怎么样,朕是天子!天子可以犯错,却用不着认错!”

李隆基咻咻喘着粗气, 像头困在陷阱的野兽, 举高双手,狂躁的来回踱步。

“李唐江山是朕一手挽救,旁人不能祸害, 偏朕能!”

他夺过高力士手中轻易不会出鞘的宝剑,又再像十年前那样拔剑相向, 直指张九龄的咽喉。

“圣人!”

高力士惊恐地喊了一声。

没人应他,接下来是刹那的安静,四人面面相觑, 像对峙,更像彼此牵制,五儿不知道该摁倒张九龄,还是与高力士一道阻拦圣人,急得左右转圈。

而李隆基,终于从张九龄亮烈的,视死如归的眼神中照出了自己的虚弱。

“……原来圣人只求自家痛快,不管死后洪水滔天。”

张九龄喃喃自语,浑身的热血都在这个迟来的认识里凉掉。

他怀疑过,又逼迫自己推翻这怀疑。

他还记得从前圣人何等英明、果决、骄傲,一心一意要做彪炳千秋的圣君明主,又是何等才华盖世,令臣子们倾心追随,创建赫赫扬扬的开元盛世!

开元啊!

这两个字——

张九龄想,一定会流传千古的!

伴着圣人的名讳,甚至伴着他张九龄的名字。

他站起来,慢慢转身往外走,疲惫地朝后头摆手,意思是作别。

“此生真如一梦中……”

高力士忽然湿了眼眶,留恋地喊。

“相爷!”

宝剑啷当落地,李隆基也没来由地害怕了,跟着大喊。

“你们都能挂冠而去,独朕不成!你是要让朕睁着眼挑这副担子到死么?”

“圣人亦可效仿赵武灵王传位给赵惠文王,或是本朝高祖传位给太宗,便能坐享其成,颐养天年。”

“子寿!你陪着朕!”

李隆基松了口。

可是张九龄知道这不过是他的缓兵之计,他绝不可能放下权柄,大唐亦绝无转圜余地。

张九龄再没有回头,默默走进天宝四载落日的余晖中。

————————————

裴太师府。

“又是一年。”

琴熏站在廊下拿根金钗逗弄鹦鹉,夕阳余晖照在她背上,热烘烘地,晒出一层毛毛细汗。

府邸外头,铙钹琴筝的动静都响起来。

有些性急的人家儿,绣楼上垂挂的长灯笼已点蜡,门口的灯楼也徐徐转动。小孩子们左手捏着烟花,右手举着火烛,只等天黑就要争第一。

一年一度的灯节,裴太师府这绝佳的位置,又能听见长安百姓摩肩擦踵赶热闹,夹杂时不时短促的尖叫,是小娘子被人摘了耳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