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不见月(859)

作者:青衣呀 阅读记录

吴娘子想到待会儿被人推至阵前,叛军定要使出累及李俶、红药名声的下流手段,让世人记住宗室的屈辱无奈,不由得悲从中来,只觉得心都要碎了,忍不住趴在孙娘子背上呜呜痛哭。

“早知道……该学程娘子一刀捅在心口,免得孩子们为难。”

她这么一哭,强硬了大半天的孙娘子按捺不住,跟着大放悲声。

押车的在外听见越发得意,彼此挤眉弄眼。

明晃晃的横刀挂在腰上逛当,就和流散城中的少数十六卫军械一模一样,都是兵部委托工部监制的标准唐军装备。

“真是太子家眷,今儿可赚了!”

他们轰然大笑,每一片刀刃,都映出兴庆宫熊熊而起的冲天大火!

********

城西居民的宅院,比贴近兴庆宫和十六王宅那些世族的宅院要浅窄许多,屋小路窄,鸡犬相闻,平日有多嘈杂,如今便有多拥挤。

经过整整两个时辰的烧杀抢掠,屠戮与反抗,地上、墙上、水沟里、树冠上,到处是飞溅的血迹和委顿的皮肉。

眼下喧嚣虽然已经平息,但松树树枝扎成排状路障,紧紧堵塞巷道,还是昭示着一种剑拔弩张的气氛。

叛军一路敲锣打鼓而来,五六百立志守卫家园的青年挤挤挨挨站在路障后,有拿菜刀的,有拿铁棍的,都在额上绑了赤红的发带,吊梢起精光大盛的眉目。

不少人身上带伤,还在滴血,全靠顽固的意志撑住。

队伍里还有招展的高旗,绣个‘义’字。

这便是长安城破后最后一支负隅顽抗的义军,人数未知,实力不明,内中是否有宗室子领头,也都说不准。

叛军这边只有三五十个人,以少敌多,十倍差距,却是丝毫不发憷,七手八脚拖出吴娘子和孙娘子,紧紧捆住她们双臂,向前推出。

两个妇人外裳扯脱,头发松垂,羞耻地埋着头,赤足敞怀迎向青年。

那二殿下——也就是安禄山的次子安庆绪,抬腿猛踢她们背心,逼她们□□的身躯顶在松针上瑟瑟发抖。

两群人马相距不过丈余,彼此瞪视。

叛军又不知从哪里寻出面铜锣,咣咣一敲,引得小巷两侧的房前屋后,多出几双戒备好奇的眼睛。

“昏君信重奸臣,宠爱妖妃,把大好河山拱手让给咱们大燕皇帝!今日一早,屁都没敢对咱家放一个,就抛下你们逃命去。既然如此,你们这些乌合之众,还聚的什么义?舔着谁家的屁股??倒不如归顺过来,才不枉这辈子托生成人!”

对面立刻爆发出轰然议论和怒骂。

“怎么说话的?!”

“狗贼!目中无人!真当咱们长安城里没有好汉?”

“有本事别走,好好儿比划比划!”

——砰砰两声!

安庆绪扬起刀背猛地敲在车辕上,继而将刀尖抬起指向对面,冷冷道,“有不怕死的李家人吗?赶紧伸头瞧,这二位了不得,太子的内眷,广平王的亲妈!再不出来求饶,就在这儿,就把她们办了!”

对面纷纷怒吼的声音静了静,许多道目光诧异地打量二人。

吴娘子泪流满面,哆嗦着,不住哀求速死或是一件衣裳,却没回应,甚至有人轻蔑地呸了声,显然对宗室极为不满。

安庆绪越发得意,唾出一口浓痰,大声骂,“缩头乌龟!”

“哎呀!”忽然一个青年面色大变。

叛军狐疑回头。

只见房梁上多了两个手持短弓的少年。

一高一矮,都穿官员朝服,雍容的宽身大袖赤红袍跑动起来分外碍事,被掖进蹀躞带,露出底下鲜黄的绸裤。

装扮虽然滑稽,可是两人的面孔都很漂亮。

尤其矮个儿那个,肤色白净,身段挺拔,头上戴顶金玉冠,在血污与兵火的映衬下,尊贵的好像仙子从天庭偶落凡间。

安庆绪顿时来了兴致,摩挲着刀柄啧声。

“哟,阿耶说狗皇帝二十年前算条好汉,我只不信!瞧见你们两个,不错,李家还有几个带种的子孙!”

他的部下忙吹捧。

“手下败将而已,二皇子请作壁观战。您瞧这两个东西生的唇红齿白,身段曲折,捉来给二皇子逗个乐儿刚好。”

安庆绪对谄媚恍若不闻,眼盯着人,松松肩膀,放下横刀,自背后抽出弓箭,极兴奋的扯开嘴角,喉结狠狠滑动了下。

“笨蛋!这个是女的,我就要她!”

六郎握着弓的手一紧,正要挡在前头。

却没想道卿卿丝毫不让,足下未停,反手从箭筒中取出三根利箭,牛皮的弓弦寸寸绷紧,对准了安庆绪的胸膛。

三根尖锐的合金箭头在日光下灼亮耀眼!

想象中安庆绪血肉横飞的场面,终于浇灭了卿卿亲眼目睹庶母受辱愤恨的心火,她的音色甜蜜柔和,但一字一句锋利刮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