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不见月(918)

作者:青衣呀 阅读记录

三人一时跟不上李玙的思路和逻辑,面面相觑,狐疑良久。

李俶心中最是震撼。

韦坚案的底细原来如此,矛盾不在李林甫,而在打不打石堡城!

只可惜政见之争,白白坑害了三位重臣,令太子一系土崩瓦解,不然,半年前圣人岂敢随意软禁阿耶?!

李倓沉思良久,眼瞳微微睁大。

“阿耶的意思是说,安禄山谋反,边境防务空虚,吐蕃定会趁虚而入,重夺石堡城?那七年前损失的五万两千人就……”

他咽下一口唾沫,艰难吐出后半句。

“……全浪费了?”

李玙与李倓隔着那道低矮的门槛对视。

阳光几乎完全消失了,李倓整个后背暴露在刺骨的寒风里,冷得发僵。

“懂得体恤我李唐的子民,心疼他们的骨血,很好。”

李玙笑了笑,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转而问果儿。

“杜鸿渐上了几道表?”

果儿躬身回话。

“三道,第一、第二道有留后使、六城水陆转运使、节度判官、支度判官等朔方留守灵武的官员联名上表;第三道添上了河西行军司马裴冕。”

“才三道。”

李玙低哑地重复,明显不满意。

李倓看看沉默不语的李俶和李儋,谨慎地进言。

“汉末群臣劝进,曹操再三推辞,以至奏表堆积成山,仍未松口,但阿耶却不宜效仿魏公久做拖延。”

“为何?”

“曹操拥兵自重,挟天子以令诸侯,所缺者唯有名分,但阿耶流离失所……所有者,唯有名分。”

李玙目光连闪。

可能是情势焦灼,多日未见进展的缘故,又或者还有另一个李俶不明所以的理由,总之今日的李玙,看起来格外躁动不安,搁在身侧的双手不住地握拳、松开,再握拳,松开。

“登基大典在哪里办?”

果儿道,“据六城水陆转运使魏少游安排,大典就在这座楼举办。灵武只有这儿两层高,像样点,能四方远眺,再够铺排开帷幕、条案、供桌等等。”

李俶率先反对。

“这里怎么行?开间不足三间,进深不足五步,别说登基了,连给个五品官做官署都不够格!”

果儿为难地抿了抿唇。

“是,广平王所说不错,但即便将就在此,也已是地方上竭尽全力供给了。奴婢头先也以为魏少游有意拿乔,可是看他费尽功夫……您是不知道,他把从前王忠嗣将军驻守时盖的房子——如今郭将军住,房梁上木料是王将军使人从宁州运来的。魏少游把那房子的大梁都拆来了,樟木,有四寸半直径,全城就这一根粗木头,拆了劈板做供桌。还有要悬挂的帷幕,按宫中制度,至少四九三十六面丝绸,明黄正色,绣彩云金龙,缀珍珠玉石。灵武哪有人敢穿明黄?又没有染坊,只能因陋就简,临时用花卉染了,据说洗一次就掉了。”

“洗一次就掉?这,这也太简薄了!还不吉……”李俶急道。

“好啦!”

李玙打断他,不仅没生气,甚至略带揶揄地撇了撇嘴。

“名头嘛,有个戴戴就成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孤要真是万世明君,能被几匹料子坑害?”

李玙发了话,李俶不好还嘴,拉着两个弟弟退下。

李玙疲累地揉了揉眉心。

他的衣裳越发大了,空空挂在肩上,腰里、下摆潇洒地晃荡,赤红绸子泛出微微的闪光,果儿便去取方才搭在屋里椅背上的披风,却见李玙抬手摇了摇。

“算了。”

他转身,把一整个魂牵梦萦的贺兰山扔在身后。

作者有话要说:安史之乱前,李唐历代君主都有能力向西南、西北拓展国土,但从李玙开始,再没有了,不是他们不想,是国力衰退,无力征伐。

第380章 来途若梦行,一

成都, 内城,剑南节度官署。

肩舆落了地,外头亲卫掀开帘子, 颍王李璬走了出来。

“如何?太上皇到了吗?”

李璬急急火火问迎在门口的节度副使崔圆。

“早着呢!”

崔圆斜他一眼, 躬着的腰直起来。

李璬的脸僵住了。

他在宗室排行第十三,过了四十岁还没正经办过差,甚至从未与六品以上官员面对面说过话,独这回随太上皇逃到马嵬坡, 才得了官职,出任益州大都督兼剑南节度使, 要紧大事就是先一步赶到成都,为迎接圣驾做足准备。

他满以为手握两顶正二品官帽,所到之处只有山呼万岁, 却没料到这位剑南节度副使崔圆, 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

站在崔圆身侧的裴固舟连忙招呼。

“殿下容禀,太上皇的御驾行至扶风郡时,禁军二度哗变, 提出入蜀道既阻且长,不如返回长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