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不见月(920)

作者:青衣呀 阅读记录

他看了两张,冲裴固舟咕哝。

“早知要开大仗,那批春采真不该送出去,留在手里,能多备几千斤粮食。”

李璬听他这样说,心知李隆基的死活对他已是无足轻重,甚至巴不得死了倒好,他呆坐片刻,没再说什么,径自走了出去。

“活该!我才懒得管他怎么来!”

候着李璬的背影远去,崔圆骂了声。

“当年任凭李林甫把持朝局,闹出个野无遗贤的大笑话,平白耽搁多少读书人一世抱负?!后来又下诏访求民间才子,我因素来爱耍几样兵器,去考钤谋射策科,竟中了头名。”

裴固舟笑着奉承。

“崔郎官文武双全,当真英才。”

崔圆牢骚满腹。

“要不是犯在昏君手里,我早已坐上京兆尹乃至部堂高官,改革税制,整顿吏务,重修律法,国朝哪里会是如今这个烂断了根的局面?!”

裴固舟端起热茶尝了口,顾左右而言他。

“呵呵,下官不敢应和郎官的僭越之语,倒是这茶的滋味颇为熟悉,敢问是何名号?”

崔圆骂痛快了,心情为之一畅,大笑道。

“哈哈哈,是我糊涂了!年年蜀中最好的茶叶,都是先进卓林再进兴庆宫,裴兄的舌头一等一灵便,难道猜不出来?”

“照我看……”

裴固舟端着茶盏眯眼轻嗅香气。

“这一味乃是‘甘露’,茶叶用的终南山山坳中那棵老树,制茶之法嘛,乃是大慈恩寺住持妙善师傅首创。”

“然也然也,确是甘露!”

崔圆喜爱饮茶,兴奋地两眼放光。

“裴兄有所不知,蜀中有座蒙顶山,离成都不远,山顶常年水汽氤氲,极之适宜茶树生长。诶……?”

他忽然发现其中疑点。

“妙善大师开元二年已然仙逝,他座下弟子云游天下,最后落脚峨眉山普贤寺,因此蜀中才有甘露流传。据他说,这茶艺大师从来不外传的,只有他继承衣钵。敢问裴兄从何处饮得?”

崔圆望向裴固舟,目光带着明显试探,却见他一摆手,简略道。

“长安藏龙卧虎。”

短短一句话掷地有声。

紧接着他说出了令崔圆大为意外的话。

“还请崔郎官摒弃前嫌,亲自前往青泥岭迎接太上皇。”

****************

“你当朕的话做不得数么?”

细细的溪水边,几朵金莲被雨打得且浮且沉,李隆基骑在马上,不悦地问。

都说蜀中天阴多雨,所以蜀犬最爱吠日。

这话从前小圆当讲笑话儿,一路走来才体会到,实在毫无夸张。

自六月十八日在马嵬坡找到几个孩儿,至今七月十八日,足足三十天,竟是一个晴日都没有。好容易走出环绕成都的崇山峻岭,两脚踏上平地,她高兴还来不及,谁知就问了句‘十三叔怎的还不来?’,就遭李隆基劈头训斥了大半日,简直郁闷透了。

小圆等赶上圣驾时,队伍里已经不剩几匹马了。

内侍宫女唯有高力士还能饶上个座儿,宗室也只有几个最年幼的公主、皇孙能轮流歇歇脚,至于韦见素、房琯、高适等不离不弃的中枢臣子,各个儿都在泥地里淌水,但圣人还是独占三匹高头大马。

所以小圆等一看这个架势,也没好意思坐在马上,独让孱弱的红药抱着小圆的幼女,旁人全下地来走。大家的脚板都是烂的,拿披帛裙带裹住伤口,遇见沟坎,彼此担担抬抬,倒是磨练出从前十几年都没有的情分。

所以李隆基一骂小圆,好几个人跳出来,小圆知道祖父养尊处优四十余年,骤然从天宫跌落凡尘,心里窝火,遂背过身冲众人摆手,叫都别出声。

雨越下越大,沙沙听不清话音。

铃铛不顾满面雨水,一手拽缰绳,一手努力抻展手臂举高雨伞,勉强够住李隆基的头脸,却实在遮不住肩膀身上。

“圣人,歪歪头,您往这边歪,少淋点儿雨。”

“手拿开!”

李隆基气头上踹了他一脚,居高临下,铃铛身形一晃,伞翻出去,顿时整个人被淋成个落汤鸡。

“混账东西!连个雨伞,都,都不会打!”

李隆基气得直哆嗦,指着铃铛骂。

小圆等从伞底瞪着他,又恨他年老德薄,看他满头白发浇得那样狼狈,又觉得不忍。在场全是子侄辈,不好开口劝说,末了还是高力士下了马。

“圣人,不到一百里就进成都了,要打要罚,安生下来再说罢!”

“打死他!”

李隆基不假思索,“一个个儿的,什么东西?!”

这回别说小圆,连六郎和柳潭都忍不住皱了眉。

高力士忍耐着应允。

“是,都是老奴教导无方,让这样蹄子在圣人跟前服侍,平白添气,只等进了成都,定要另挑好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