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青山(73)

作者:达闻西 阅读记录

李沐沐听见沈青这么个真正的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夸自己的儿子,激动的不得了,一个劲地说“好好好”。

沈青当然也高兴,也觉得蛮温暖。

父母对孩子总有许多期盼,只要期盼被小小满足,也许只是一次月考取得了进步,他们就会像小孩子吃到糖那样幸福地快乐。

这种快乐是很难得的,尤其对于李沐沐这样难见到孩子一面的家长来说。

沈青想要放大她的快乐。

二十三道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

作者有话要说:

我今天居然忘了发……伤心了。

第35章 春赋

自从上安山之后,沈青在网络上用马甲号陆陆续续地发了许多自己的创作。

好几篇短篇小说,还被知名的作家转发过。

她的账号,已经吸引了不少粉丝。

不过沈青一般上马甲号,也就发个文章上去,很少注意自己粉丝量的变化,也很少关注读者的留言。

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出版了一本书,总会到各个网站上去看读者们给出的评价。她一直认为,被阅读就是文字的使命,所以那时候格外在乎。

但久而久之,也就没太大所谓了。

反馈好,她高兴。反馈不好,她也高兴。

反正无论怎样都是她创作的文字,文字有生命,文字会进化,她在这方面佛性了许多。

迟美怡倒是偶尔跟她说一声,哪个大v引用了你文章里的一句话,或者你的哪篇故事点赞量特别高。

虽说她开的是马甲号,但文风披不了马甲。当然有读者评论“大大的风格好像沈青哦”,或者直接开喷“居然抄袭一个惯抄,真是人以类聚”。

迟美怡报喜不报忧,从来没有把些话告诉过她。

沈青乐得自在,她写她的,其他事与她无关。

现在她的身份,可不是什么云大才女作家,只是个便利店店主而已。

简单的生活往往能带来纯粹的快乐。热爱与自由双丰收,日子真的很舒坦。

转眼间到了春天,万物复苏。

沈青在天气回暖之前,对于山雪还抱着期待。

但眼看着春雨一场场得下,春花一朵朵得开,气温一天天得升高,也逐渐失去信心了。

好吧,这个冬天注定与雪无缘。

其实她早就问过李沐沐了,李沐沐说,安山不是每年都下雪。隔个两三年下一次很正常。

每当下雪,就能带来一大波游客,那几天生意不要太好。

安山市,甚至是省里的主流媒体,都会写文章宣传安山山雪,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沈青不怎么在意自己的生意好不好,她只是单纯的爱好浪漫的雪景。

古时很多文人在安山的冬雪落时提过诗词歌赋,广为流传的甚至有写进小学课本里的。哪个喜欢诗词的人,会不神往这样的美景呢?

她觉得自己大概是运气不好,第一年,没机会见着。

但没关系,还有长长的以后呢。

她又想起落白岭的那块石碑,刻着“此地落白三丈外,他乡来客一尺前”的诗句。

很奇妙,众多著名诗人的作品,没有刻在石碑上。倒是这样没有署名不知出处的两句,刻成碑立在了落白岭。

写下它的人,一定是天生浪漫的人。

可能是个吟游诗人吧,浪迹天涯,遇见了落白岭的一场山雪。

关于石碑的来历,沈青每每想到它,都要作一大番猜想。

每次的猜想,还不尽相同。

她脑海里盘算,若是把自己这些想象的内容写下来,也能编成一本几十万字的书了。

通篇都是无端的猜测,都是神游的臆想,倒别有一分新意。

或许什么时候,看着店外发呆时,她就会抱起笔记本电脑开始创作。

温度一升高,沈青又忘了当初刚上山时的教训。她贪凉,白天不愿意穿外套了。

厚重的棉袄和羽绒服一脱下,感觉整个人走路都轻快不少,就像是轻盈的神仙。加上山顶自带的仙气,她无时不刻不在享受春意。

走到观景平台上去晒太阳,听见有个清朗的男声在吟诵诗文。

沈青往声音的来源望去,看到一个个子很高,穿得很清爽的男子。

她走近一些,仔细听着,听见几句:“吹箫弄玉之台,鸣佩凌波之水。移戚里而家富,入新丰而酒美。”

哦,这是庾信的《春赋》。

沈青从前挺喜欢的,久读成诵,至今也没忘过。

不过这几年她不太爱这类绮丽轻靡的风格,相关的古文也就读得少了些。

但此时此刻,听见有人在春日里吟诵《春赋》,她着实是激动的。

这男子,她心里一下子便觉得了,是自己的同类人。

很有好感,因为山景配《春赋》,足够美好。

上一篇:奶酪切片 下一篇:只想跟你谈个恋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