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知青后的年华(76)

作者:杨李涛涛 阅读记录

“在思考什么国家大事呢?还不起来穿衣服吃饭。”

廖娟拽着他的胳膊把他拖起来,从柜子里给他拿衣服。

鲁齐木边穿衣服边说:“我在想咱家的铺子怎么翻盖合适。”

“想好了吗?”廖娟帮着他整理后衣摆。

鲁齐木点点头,“原本我想就一间屋子亮堂,后来想想还是隔开好,一间库房,一间休息室,你跟孩子们过去也有地方呆。”

“这么说,我也觉得隔开更好,要是你忙,下班就把孩子接到那边去,我还能搭把手。”

“那就这么定了,我今天找施工队去。”

鲁齐木早在好几个月之前就扫听过就近的施工队,哪家实诚出活又好,都在心里装着。

他这不算大工程,不需要复杂的设计,连工带料十来天就能完活,到地方跟工头一合计,当时就拍板工期和工费,约定转天开工。

这边谈定,鲁齐木就马不停蹄骑车赶到韩栋梁家,昨天没去拉瓜子,今天再不去,老头该着急了。

还真被他猜中了,韩栋梁一见他就问昨天为啥没来,瓜子堆了一人高。

鲁齐木搓搓手,“韩大爷,我昨天去买了间屋子,这才耽误了。”

韩栋梁哦了一声,反应并不强烈,鲁齐木的身家,他多少猜得到,买间屋子不是负担,“屋子什么样的?”

“破屋,还需要翻盖,关键在于屋子在市场边上,街道中间,我盖了当店铺使。”

这一听韩栋梁上心了,店铺,那家伙好呀,“确定?”

“当然,施工队我都找好了。”

“你小子行,鸟枪换炮,有店面了,以后不用担心刮风下雨损失货,挺好,挺好。”

“您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有了店铺我还能再多增加些品种,吸引更多顾客进店,”鲁齐木开始往三轮车上扛麻袋,有点多,一趟装不下,“剩下的我明天再拉。”

“行,”知道他的安排,韩栋梁心里有谱。

鲁齐木骑着车子出来,特意拐弯去买了葵花籽。

别看桂姥姥写了配方也现场做了示范,到他手里还不定炒成什么样,还要多试验练习。

刚才,他在犹豫要不要告诉韩栋梁瓜子配方的事,后来想想还是缓些日子再说,就算他炒得好,抛去平时卖货,一天用在上面的时间不会太长,落实到卖,还不定什么时候呢。

饭一口口吃,事情总要一步步做。

鲁齐木每天还是到市场出摊,间或盯着房子的进度,晚上就小量练习炒瓜子。

不多不少正好十天时间,房子封顶,门窗都装好,只等晾干就能使用了。

好在九月天高气爽,也算称了时候,等到十月中旬,房子彻底干透,之前订购的货架也按着次序码放整齐,这间“齐木商店”仅仅放了挂鞭炮就低调开业了。

等房子的这段时间,鲁齐木还结结实实做了两件大事。

一是定做一个醒目的大牌子,上面写了商店的名字和卖货的种类,怕别人不知道,还把原来摊位的地址也印在上面,就立在门口,过往的人一目了然。

二是进购一批包装袋,一斤、二斤、五斤、十斤的都有,这是他去剧院卖货养成的习惯,还有受到报纸上说自选超市的影响,提前包装好,分门别类摆在货架上,既干净又方便顾客挑选。

提前准备得越充分,市场给你的回报就越大。

遂一开业,来往人流不断,尤其自选货物太便捷,拿着结账就走,一点不耽误时间,还在于鲁齐木从不亏斤少两,老顾客对他充满信任。

忙呀,忙呀,一天到晚脚不沾地。

白天卖货,还要包装补货,晚上清算账目,抽空琢磨炒瓜子,每天脚打后脑勺,都没有空闲的时候。

等他这天揉揉脖子抬头的时候,突然发现墙上的日历换了新,原来已经到了八一年最后一天,马上迎来八二年。

“齐木,明天是元旦,今天我接青瑞的时候碰见妈,说明天中午去新家一起吃个饭,珍红两口子也去。”

鲁齐木放下笔,捏捏鼻梁,算了半天账,脑子都有点混,“行,明天早点关门过去。”

说早点,恰逢那阵顾客齐聚,等打发完,已经将近十二点,店里都没有整理,鲁齐木锁上门就匆匆忙忙往家赶。

“你再不回来我就找你去了。”廖娟挺着急,婆婆难得要求一次,迟到肯定挨说。

鲁齐木赶紧换身衣服,“来了一拨顾客,总不好把人家轰出去。”

这边,廖娟已经把要带的熟食和点心挂在车把上,等鲁齐木出来,紧赶着出发。

“你们怎么回事?说好早来,这都几点了?”顾莲开门看见他们就抱怨。

鲁齐木拥着她进屋,“店里人多,太忙了,不是故意来晚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