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与荆棘(36)

作者:一只小火腿 阅读记录

话题被生硬的扯回工作上,语速快且密集。就好像但凡说的慢一点,小常就不会相信她真的没事一眼。

“好。”小常搔了搔脑袋,将信将疑的答应了。

温梦催促:“快走吧,我们一起。”

——老同学时隔多年再次造访,本就应该是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经历。北京这么大一座城市,光是首都国际机场,每天都不知道要起落多少架飞机,更不用说忙碌穿行的旅客了。

人来人往,有来就有去。

这有什么呢。

没什么。

***

廖维鸣的微信是在那天晚些时候发过来的。

【怎么没在家?】他问的简略。

温梦正在整理繁杂的报道信息。她从电脑前抬头,揉了揉酸胀的眼睛:【来单位加班了。你已经见完客人了吗?】

这条信息发过去,廖维鸣没有再回复,兴许是去忙他的画展了。

创作是一种沉浸式体验。无底洞一样吞噬着精力和情绪,再靠灵感一点点把颜色和结构从晦暗中扯出来。过程痛苦且艰辛。

每次展出之前,廖维鸣都会把自己关在画室里,一呆就是一整天,与外界彻底失联。

大四毕业那年,温梦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陪着他办了一场独立画展。

当平日里恨不得一天发100条消息的廖维鸣突然没了踪影的时候,温梦是感到诧异的,甚至一度觉得他是不是出了什么意外。

她着了急,下课之后坐车跑去美院。气喘吁吁的推门一看,廖维鸣正蜷在画架边上的小沙发上。人累得睡着了,呼吸起伏,轻且浅。

“别在这里睡,会着凉的。”温梦松了口气,立刻拍了拍廖维鸣的后背,“快起来。”

对方迷糊的应了一声,半睡半醒间拉住她的手。毛茸茸的头抵上去,在她掌心留下柔软的颤动,像只打呼噜的猫。

温梦整个人僵住,想把手撤走,但廖维鸣握得太紧,不肯松开。

谁会跟熟睡的人过不去呢。

最后她只能在沙发边上将就着坐下,单手脱了半边外套,盖在他身上。画室里颜料浸泡空气,闻久了有点涩鼻子,却又有点刺激性的甜。

这样的场景发生过几次,温梦也就习惯了,不再担心他失联——备展的特殊时期,偶尔一两条消息被对方漏过去,并不奇怪。

但今天,廖维鸣并不是没看见她的微信。

因为温梦从文创大楼走出来的时候,他的车就停在楼下,打着双闪。车窗降下,男人漂亮的面孔探出来,冲她招手:“这里。”

“你怎么来了?”温梦愣了下。

“来接你。”

温梦拉开车门,坐进副驾驶,有点懵:“就几站地,干嘛还专门跑一趟。我回去二十分钟就到,都不够堵车的。”

廖维鸣笑笑,回了两个字:“顺路。”

说完发动了汽车。引擎声轰鸣,并进主干道的滚滚车流。

天还没完全暗下去,余晖漫无目的的散射,落在马路上再弹起来,显得格外刺眼。副驾驶前面有遮光板,拉下来之后,车内暗了些,也静了些。

“今天累吗?”等红绿灯的时候,廖维鸣侧过脸,随口问道。

温梦在电脑前面坐了一天,脚在高跟鞋里胀着,磨得疼。她把腿朝前伸,鞋跟轻轻翘起来,感受空调带来的沁凉:“还行,就是突然发下来一个专访任务——对了,你听没听说过王宁德这个人?”

廖维鸣在画圈有点小名气,认识的人也多,没准会有新的发现。

“有点耳熟。怎么了?”

温梦赶紧把今天得到的信息复述了一遍。

廖维鸣指尖在方向盘上敲打起来,思索了好一会儿才说:“香港那场拍卖我知道,其余的我还真不了解。他是画国画的,和油画差的有点远。”

温梦叹了口气,有点发愁,丰润的唇抿起来:“我整理了之前的报道,确实像老刘说的那样,主流媒体做的都是王老先生的生平概括,太潦草了。”

“能不能直接采访他?”

“不行,王宁德人已经不在了。而且我今天查了一下,他在国内也没什么亲戚,就剩一个远房侄子。我和小常讨论了一下,目前有两个切入口:最好是写人物,要是这里破不开,就只能从作品入手了。”

后半句话倒是提醒了廖维鸣:“你刚刚说,他的《夏归》是在嘉城办预展?”

“对,但要下个月才办。等那时候再看展品,时间拖得有点久了。”

车流启动,廖维鸣踩下油门。他左手扶着方向盘,另一只手把中控台打开,从里面摸出手机,扔给了温梦。

“你在我的微信里找一下美术协会的马会长,看看他有没有办法,提前带你去看一下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