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逞窈窕(75)

作者:绣猫 阅读记录

周里敦应声离去。姜绍却入定了般,呆坐在桌边,手里拿着茶杯想心事。

“姜都尉。”桃符暗示姜绍,“殿下要更衣了。“

“是。”姜绍如梦初醒,却没急着离去。他问屏风后的吉贞,“殿下是想借周里敦诱徐采出城?“

“不错。”吉贞直言不讳。她放下菱花镜,走了出来,脸上淡淡的,“周里敦向来鲁直,他去邀请,徐采不会那么有戒心。“

姜绍没吉贞这么有信心,“徐采不傻。刚才在晋阳县衙,他已经怀疑殿下身份,出声试探。他怎么还会来赴约?“

“有些人自负聪明,凡事最爱追根究底。敢独身远赴卢燧地盘做说客,他的胆子也不小。“吉贞促狭地一笑,”他要是真不来,黯然伤神的也只是周里敦,于我而言,无足挂齿。”

姜绍摇摇头。他是个温厚的人,却难得背着周里敦抱怨了他一句,“臣不明白殿下为何重用周里敦,这个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空有抱负,却无智谋。“最让姜绍受不了的是,这个人太莽撞了!

“他要是个聪明人,怎么会以榜眼之才,却在翰林院做了将近十年待诏?”吉贞说着,亲自替姜绍沏了一盏茶,递过去的时候,两眼直视着姜绍,“不过,他是个纯臣。我信任他。“

姜绍因这罕见的礼遇吃了一惊,慌忙起身,他惊惶之余,立即意识到吉贞是在试探自己,不敢有丝毫犹疑,接过滚烫的茶杯,一字一句道:“臣非卢燧。“话不必多说,语句越少,心意越重。

吉贞不料姜绍这么直来直往的,她哂笑一声,感觉自己这几天着意的亲近和拉拢都被姜绍看戏似的看在眼里,不由脸上有些微热,手无意在腮边一抚,笑道:“世事无常。我因卢燧的事,这些天有些患得患失了。“

这话出自吉贞之口,已经算是很真诚了。

姜绍投桃报李,对她露出一点规劝的意思,“陛下命臣随侍殿下左右,也是盼殿下能够平安顺遂……殿下尊贵,又是女子,何必这样屡屡涉险?若真有个闪失,臣对陛下真是没法交代。“

吉贞不快地挑眉,“你现在是我府里都尉,我才是你的主人。你有什么要跟陛下交代的?“

才刚表了忠心,公主先头一副礼贤下士的面孔,立即变成了气势凌人。

姜绍张了张嘴,沉默片刻,小声道:“臣错了,臣知罪。“转念想想,其实他更习惯她颐指气使,她一温柔起来,反倒让他浑身的不自在。他很快也就释然了。

辞别了吉贞,姜绍回到自己屋里,穿着靴子,沉重的身躯躺在床上,闭目养神了一会,手在床边摸索到自己的行囊,在里头搜寻半晌,忽的反应过来:他这趟走得急,临行来不及去一封信给家里,告知妻子自己要离开范阳返京。便有家书,也都送去范阳了。

没有家书,漫漫长夜便格外寂寥。

他合着眸子,回忆着上一封家书里的内容。他成亲早,妻子亦出自门阀世家,素来温柔沉默,家书里从没有夫妻密语,只不厌其烦地细述爷娘身体是否康健,大女夜里梦呓想阿耶了,幼子会叫阿娘了,诸如此类。

这趟回去,儿子该会走路了吧?他离京的时候,他就在蹒跚学步。

姜绍睡意顿消,到隔壁周里敦处去借笔墨,打算写封家书,却见周里敦咬着笔头,正在冥思苦想,桌下丢着一堆揉成团的废纸。

姜绍暗自摇头,故意吓唬他,“殿下只在太原待一日,你抓紧些时间。”

周里敦“啊”一声,不敢再磨叽,匆忙下笔。榜眼之才,果真不是假的,他笔走龙蛇,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已经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尽情抒发了对徐采的满腔诚挚友情。

姜绍立在周里敦背后,有意无意地在信纸上扫了几眼,见他收笔,才若无其事地道明来意,借了笔墨去了。

徐采住在晋阳县衙后堂的偏院。翌日一早,他收到来信。周里敦使了银子,送信的人是名守城门的小兵,徐采接过信来,先淡淡扫了一眼,不急着拆,只丢在一旁,请小兵吃了茶果,赠他一把铜钱,将人送出门去。

在院子里看了一阵的景,他走回房内,合上房门,然后将信拿起观察。

封皮上书“履光兄钧启”,落款为“义山周观义”。

履光是徐采的字。这个称呼,恭敬中夹杂着亲密,而义山周观义这个人,徐采又全无印象,既不是他的同僚,又不是他的密友。

莫名其妙。

徐采原本是很谨慎,看了这个封皮,顿时觉得无关紧要了,随手将封皮一撕,拆出信文快速浏览了一遍。

信里长篇大论缅怀了一番曲江的画舫,灞桥的柳丝,又恭维了徐采未申科被选探花的那篇文章立意之精妙,辞藻之风雅,最后约徐采今日午后于城外兴龙寺一游,并致歉他明日便要离开太原,因此邀约过于仓促。

上一篇:女配还不学习是会死的 下一篇:小乖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