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真夫妻(445)

作者:东边月亮圆 阅读记录

一天下来,同事里一位大哥就说:“卖点菜也不容易啊。”

都是郊区公社的菜农,凌晨四点就得起来摘菜出门,舍不得搭车,也没有车,挑着担全靠腿走,早来能抢到靠进门处的好位置,晚来就抢不到。担子不占地方,象征象征就收个一毛五分的管理费,也有人家是牛车、马车拉过来的,牲畜不许进城,也得从不让进的地方挑过来。

大家生活过得不容易,这期还有点配合首都发文,鼓励大家靠劳动致富,做新闻的人就得宣传政策。

现在可不兴什么剪辑,拍什么就得是什么,一卷片子多贵啊。

赵秀云一句错词漏词都没有,几次小贩们把话题绕到十万八千里外,还是她给拽出来的,好像天生就会跟人聊天。

反正她是表现良好,静待播出,只有韩月玲被吴台长骂个狗血淋头,要不是等着她做主持人,早就被卷铺盖走人了。

就这样,韩月玲还觉得委屈,四处宣传赵秀云是怎么抢走她上镜的机会。

真是什么话都给她说尽,赵秀云才懒得管,还说:“要是她到时候不想主持,我也可以顶上。”

这话一出,韩月玲想再起幺蛾子的心被按下,到底还是老老实实把第一期节目拍了,是直播,一点事情也没出。

赵秀云全程盯着,心里总算是松口气,只期待着明天的反馈,才能知道这第一步迈得好不好。

第230章 播出 第三更

要说本地台开播这件事, 广播还是帮着宣传过的,感兴趣的人还是会调到频道看一眼, 毕竟是新鲜事情,大家还是爱凑热闹。

要说开场也没啥不一样,正儿八经地讲话,倒是女主持难得的漂亮,名牌上写着韩月玲,倒叫人多看几眼,寻思能搞出什么花头来。

开场第一条新闻是关于鱼的。

沪市靠江, 甭管什么季节,码头上五六点总是有人想赶头一船捞出来的鱼, 觉得新鲜,对菜市场的鱼没那么喜欢,大家倒是更多买肉蛋菜。

赵秀云一开始主要是想帮他们宣传一下, 其实菜市场里卖的也是活的,都是比散客们更早,从渔船批回来的。

有一位卖鱼的摊主姓黄,前好几天收到通知, 就张罗起来,居然在菜市场架锅烧油,现场做一个红烧鱼片,非要节目组的人吃, 还打包票说:“老黄家祖传的烧法, 味道一绝,来买鱼的都可以学啊,现给你们做也行。”

是为把生意做大,啥都顾不上了。

闻着味道是真的香, 毕竟人家都做了,赵秀云就寻思尝一口,还别说,摄像机里头,她眼睛蹭地亮起来,一点不带作假说:“非常好吃。”

表情太有说服力,有的吃饭晚的人家,看着电视就拍板说:“哪个菜市场,明天我也问问去?”

毕竟在哪买鱼不是买,能顺道学个菜回来也行。

在家看电视的一家三口早在妈妈/媳妇拍节目那天吃过了,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实在是味道香,一般饭馆里头卖的根本比不上。

苗苗还有点回味地砸吧嘴说:“爸爸,我们明天能吃鱼吗?”

方海只盯着媳妇那点笑容看,说:“行,给你买。”

很快就是第二条,是关于鸡蛋的。

这条新闻比较巧,正好赶上人家在吵架,闹着非让电视台的人主持公道。

卖鸡蛋的,有的论斤,有的论个,总价钱上其实差不离。

有位大姐是按个买的五分钱一个,回家一称,八个鸡蛋只有三两,一般十个鸡蛋一斤,她就觉得自己买亏了,非要来找小贩理论。

小贩觉得自己是明码标价卖——价钱还不是她定的,现在都是统一价,得和各国营单位持平,顶多是不收票可以贵个几分几毛,但要想有生意,基本都卖得差不多。

而且像她这样论个卖,那可一个一个都是买家亲手挑走的,买的时候不说,回过头又来找,讲句难听点的,她怎么知道还是不是她的鸡蛋。

反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赵秀云没帮着调解,倒是市场管理处的人上场。

因为前些年种种原因,执法人员的名声一向不太好,外间其实都在传他们私下还收“保护费”,其实根本没有的事。

毕竟受贿十块钱就得去劳改,几乎是一举报一个准,谁也犯不着啊。

这次节目也是替他们正名一下,人家下大力气配合,务求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连今儿出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的。

两个字,精神。

腰板挺直、眉目有神,好家伙,事主架都不吵了,就盯着小伙子看。

现在哪家的电视不是一堆人围着看,那叫一个议论纷纷,有的前头看吵架就直吆喝,都是大马路上有什么热闹都要去凑的主,恨不得人就在现场,都赶上看《铡美案》的劲,想进里头给断案。

上一篇:爱意至死不渝 下一篇:一生热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