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高考那一年+番外(63)

唯一很少布置习题的就是语文老师,可语文算是纪时的薄弱科目,老师不布置题目,他自己还要默默去补。

总而言之,纪时这段时间一直处在被题海淹没的状态。

卷子发太多这种事情其实是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焦虑感的,尤其是那种不擅长的科目,一沓沓卷子堆在那里,卷子上全是自己不会做的题,可能整整两个小时做的题一半都是错的。

那自然地,要么放弃,要么做得很慢,卷子越堆越多越堆越多,再遇上一个讲课快的老师,做题的速度跟不上老师讲题的速度,心情绝对会低落到极点。

月考结束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纪时的物理和化学两科就处在那种状态。

每天都有至少一张试卷,正常的考试时间是两个小时,纪时可以把做英语卷的时间压缩到一个小时,把数学卷的时间压缩到一个半小时,但物理和化学两门的时间他压不下来,他只能花超过两个小时的时间去写,而且必须写完,因为这些卷子老师明天就会讲,他不写的话,等于他就失去了思考的过程。

除此之外,纪时还有课本和参考书要看,他不可能因为做试卷就放弃自己原本的复习节奏。

因而,除了上课时间之外,纪时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上了。

从下午的第一节自习课开始,他先把数学、英语和语文的试卷写完,压缩一点饭后休息的时间,然后就开始进攻化学和物理。

当然,比起前段时间,他化学和物理的底子其实都好了一些,做题虽然依旧拖拖拉拉,但是正确率毕竟上来了一些,不过就算这样,他做试卷也能做到晚自习结束,晚自习结束之后的时间,他差不多要花上一个半小时巩固课本,不过他倒也不会连着看物理和化学,一般是一天看一门。

所有的时间都被他排得满满当当。

他连周末都减少了出去闲晃的时间,周六晚上也尽量用来练习——周六晚上是老师们唯一不会发试卷的日子,毕竟Z中的休息日就是从周六晚上开始的,这段时间通常就会被纪时用来回顾前一周的复习内容。

事实证明,超高强度的练习还是有好处的,在能跟上的前提下,纪时物理和化学两科的正确率大幅提升。

等他不知道做了多少天卷子之后,从之后的某天开始,纪时赫然发现,他两科练习的分数都能达到90分了。

120分的总分,90分就是75%的正确率。

偶尔他甚至能冲到100分。

90分的练习成绩也并非偶然,相反,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

正确率一旦能保持平稳,这就意味着纪时的效率提上来了,在后来,他再做物理和化学两套卷子就不需要花一整个晚自习的时间了,他甚至还能留足时间去复习一些基础性的内容,或者把试卷里的难题花时间解一解。

但不得不说,这的确是纪时回到十年后最难熬的一段时间。

纪时忍不住去想,如果他十年前就有这样的定力,当年高考一定不会让自己后悔吧?

……

基础性的工作做完了,纪时也让自己的复习进入了下一阶段。

就像游戏里通关打boss一样,他把自己要复习的内容也设定成了游戏模式,以他目前的状态来说,依然是语文、物理和化学三科的提分空间比较大,不过他很清楚,化学想从70分提到90分或许不难,可想从90分提到110分,难度大概要提升足足10倍。

这大概就是B和A+之间的差距。

其实从高中时代到重生的这些日子,纪时对于苏省高考的政策依然不是特别了解,向来是老师说什么他听什么。比如说物化两科的等级,他们老师说全省前5%是A+,5%到20%是A,那也就是说,在全省几十万考生里,他必须考进至少20%。

Z中一共1600多号学生,文理不考虑的话,前20%就是320名之内,前5%是80名之内。

纪时默默把80这个数字圈了起来。

全校前80名,基本是可以上到除了清京之外的国内一流大学的分数,虽然未必都能上,但可以上到985、211高校绝对没问题。

苏省在国内还算经济不错的省份,省内的211数量在全国排名前列,很多学生不愿意出省,即使要出省,全校前80名的学生也只会盯着京市、海市或者隔壁西湖省的顶尖大学。

所以一些高校在省外赫赫有名,在省内的招生线却比金陵大学低了好几十分,比如川省大学,纪时那年高考在苏省的分数线比金陵大学低了近30分,几乎和省内的部分一本高校持平。

可纪时现在的成绩别说全校前80了,只要物理和化学的分数考不进A等,他基本上要和好点的一本学校说再见。

以他的想法,能考进前5%选择面才最广。

远上天山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