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相亲时代[出书版](2)

作者:张丽韵 阅读记录

某个早上,陈绒披头散发地坐在镜子面前,镜子里的女人让她不寒而栗。脸上明显有了老气,眼角不那么飞扬了,眉毛因为拔得太厉害,变得假假的,没有生气。毛孔粗大,青春痘却不管你年轻不年轻还每年必长,真是让人闹心。

都28岁的人了,同学的小孩都能满街跑,打酱油了。上次同学抱着女儿来家里玩,妈妈搂着粉雕玉琢的娃儿一个劲儿地叹息:“看看人家,比你还小一岁,孩子都这么大了,你什么时候才能正正经经给我定下来啊?”

“你女儿太优秀了,没人敢要。”陈绒没脸没皮地回她。

妈妈嗔怒,大声地说:“没个正经的,等你老了没人要就后悔了。”

看样子,在陈妈妈眼里,陈绒已经接近没人要的地步了。自从陈绒20岁生日一过,从大学二年级开始,陈绒的那些婶婶阿姨们就开始给她张罗终身大事。陈绒是不屑相亲这种形式的,两个不认识的人傻傻地坐在一起,从一开始就冲着结婚来的,每谈一句话都离不开结婚,没有悬念,没有激情,就像是小学生描线条画,每一个步骤都是别人给你规划好的,没有丝毫的创意。

陈母却不这么认为,她和丈夫就是先相亲后相爱的。这大半辈子,丈夫对她没红过脸。所以陈母自己是相亲的受益者,也是忠实的拥护者。

陈母觉得,相亲的对象因为提前了解,所以“知根知底”,要比儿女们自己处的强。她是不放心陈绒随便就把自己交给另外一个人的,所以在卖力推销的同时还要积极审查,更想要兼顾了人身及情感的安全问题。

后来,她不知从哪里找来篇文章,说“相亲”这个古老的形式对青年男女的恋爱益处多多,不但可以避免有些不知底细的男女受欺骗,而且还可以减少矛盾,促成婚姻,以后的家庭生活也比较稳定,少了不少婆媳或者家庭成员间的摩擦。

有理有据,不服不行。不过,文章中还说,相亲的双方最好门当户对。这一点,陈母是不赞同的。陈绒一家三口,除了她算是个工资过两千元大关的“粉领”外,陈父陈母全是工人。陈绒揶揄她妈:“我也应该找个根正苗红的工人子弟啊,您就别老想着高攀人家了,免得我以后婚姻不幸福了。”可陈母是铁石了心肠,非要找个公务员当女婿。实在不行,医生、大款也行。

陈绒记得第一次相亲是在肯德基,对方的姓名已经记不起来了,只记得他是个“有特殊魅力的男人”,戴着一副眼镜,白净斯文,最重要的是他是医学院的研究生。陈母对他是十二分的满意,把陈绒从学校硬生生地拽了过来。陈绒当时还是生嫩的女孩,和研究生都是小男小女的模样。两人见面后,研究生很客气地向她们母女俩点头。见陈绒坐下后没有逃走,妈妈赶紧说自己有事,不顾陈绒哀求的眼光,狠心地拔腿就走。

研究生看着陈绒,自顾自吮吸着面前的大可乐。见她坐下没有点东西吃,就说:“你吃什么自己点啊,我在食堂吃过了。”你都是吃过才过来,难道我还好意思花你的钱,让你看着我吃啊?陈绒没料到研究生这么小气,心里已经一百个不满意,刚才照面时才打的80分,一下子被扣去了40分。她气呼呼地起身,自己去点了杯奶昔。倒不是非要吃他什么东西,只是第一次见面就这么斤斤计较的男人,陈绒实在觉得无趣。研究生见陈绒没点主食,很关心地问:“你不吃东西啊?”“你都吃过了,我怎么好意思自己吃,让你看着啊。”

研究生有些尴尬,低下头又吸了口可乐。陈绒喝着奶昔,无聊地听着大堂里黄磊的《我想我是海》,心里想着要是有片海,她倒是情愿跳下去,逃得远远的。

研究生决定打破沉默,自我介绍了一下。陈绒也向他做了番介绍,简单的几句话。陈绒知道,即便她不介绍,对方肯定对她的情况也了解得一清二楚,那中间的媒人岂会忘了这一关?但他还是在陈绒的话里找出了让他可以趁机炫耀一番的东西。陈绒那时还在上大二,他似乎有些看不起这种小学妹,所以故意在她面前炫耀起他的博学多才来。听着他讲那些自己丝毫不感兴趣的关于医学的话题,陈绒越来越郁闷,忍不住打断他的话:“喂,不好意思,你讲的这些我都不懂,你倒不如讲讲医学院的鬼故事给我听,比如解剖尸体什么的。”

他没料到陈绒竟然会提出这种要求,他扶着眼镜看了她半天,最后他说:“好!我喜欢你这种有性格的女生。我也是一个有特殊魅力的男人,你接触久了就会知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