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孩到女人(116)

作者:漫步云端 阅读记录

妈妈所说的重要的事,就是民间约定俗成或者说结婚必须要有的程序,摆酒。

这并不是妈妈迂腐,食古不化,而是大环境甚至传承都是一直如此。

也有不少学者对「吃文化」进行过研究。他们发现,无论做什么事,都和吃离不开关系,从孩子出生请酒到周岁,十岁,升学,结婚,都离不开请酒,而只有请过酒之后,再办什么事,在人们眼里看起来才更加顺理成章。

妈妈说的不无道理,樊简的内心其实也期待着一场婚礼。

妈妈和樊简的眼神一起看向了顾盛安,都在等待着他的回答。

抱着孩子的顾盛安抬起头,迎着妈妈和樊简的目光,并不退避,“这是应该的,在没有举办婚礼也没有领证的情况下,阿简就给我生了孩子,其实我一直知道是太委屈了她的。只是,妈,我家的居住条件您也看到了,地方上,实在……”

顾盛安清亮的眼神变的为难,和樊简和妈妈平视的视线渐渐的低了下去。

妈妈默然,樊简知道,这是妈妈开始心软的表现。樊简经常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不同的人,她也在心里下定决心让自己不要成为像妈妈那样的人,但浓的化不开的血缘,二十年来的教养,若说她们一点都不像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樊简的善解人意和不让人为难,其实全部脱胎于妈妈的心软善良。

爸爸曾经说过,心软的人最善良,而容易心软的夏华同志其实是最好相处的。

沉默在熟睡的果冻和缄默樊简,妈妈夏华,顾盛安三人之间围绕。而沉默的气氛也最终由妈妈的一击掌打破。

“盛安,你是个好孩子,你只要知道记得小简的委屈和她为你做出的让步,对她好,我 和你爸爸就心满意足了。”

“不过,结婚是一辈子一次的事,地方上的习俗,想必你们也都清楚,我们也不是物质的人,一定要求多么豪华多么盛大,只是这一道酒,应该是怎么也不能少的。”

这是妈妈的底线,对嫁出一个养育了二十年的女儿最低,最不能逾越的底线。

顾盛安低头,如圆月形的指甲间轻轻拨弄的着果冻襁褓的带子,“我知道了。”

石真梅和顾淮南被邀请到家里来吃午饭,车子停在楼下,石真梅背着一个拼接花纹的黑色包包,顾淮南双手插兜,两个人就这么上来了。

石真梅一进门就急忙从樊简的怀里将果冻抱走,坐在一边就开始对着熟睡的果冻逗弄起来。

顾淮南之前来过一次,现正端坐在长凳上和樊简的爸爸拉起了家常。

爸爸读书虽多,但他是个细口大肚的瓷瓶,肚子里装了墨水,要吐出来却不是那么容易,樊简的不喜多言和他十分的相似,尤其是今天的事还涉及到樊简婚嫁之事,他更是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妈妈夏华看穿了丈夫的拘谨,便从爸爸的身上接过重担和顾淮南谈论起来。

顾淮南的话多,并不是他多有才华, 只是他喜欢絮叨罢了,高瘦的体型在体重让他更接近一个女人,而这似乎又在某种方面赋予了他女人的特性。

没有正事的时候,他能将话颠来倒去的说,一遇到正事的时候,他又成了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来的人。不了解的他的人难免会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

妈妈在提出自己的条件之后,顾淮南就频频的往石真梅的方向看去。

第91章 当如是归2

抱着果冻不断逗弄的石真梅也接收到了自己丈夫发来的求救信号。

她搬了张凳子抱着果冻也加入了「战场」。

石真梅沉默了好一会,和她相处了一年时间的樊简对石真梅也有一定的了解。

石真梅不是一个脾气火爆的人, 但脾气不火爆并不一定意味着好,石真梅为人性格和说话方式更像是绵里夹着针,听上去细细软软的,但琢磨下来就觉得那那都不对。

如果把脾气火爆比作是突然像山般袭来的重感冒,那石真梅的这种脾气绝对就是隐藏在身体里的风湿。

她不开口还好,一开口就绝对就是风湿发作。非要疼你死去活来不可。

“亲家母说的不错,你家只有一个女儿,我家又何尝不是只有一个儿子,哪个做母亲会亏待自己的孩子呢?”

石真梅的话说的不错,但是却并没有肯定妈妈夏华提出来的条件。而她回的话又让妈妈无错可挑。

妈妈看了石真梅一眼,在心里叹了口气看向坐在一旁的樊简,心中不禁开始为樊简担心起来。

“亲家母说的是,既然不会亏待自己的孩子,那想必亲家母是同意我说的了。刚才亲家母坐的远,想必是没听清楚我说的是什么,其实我们一家人都不是什么物质的人,只是地方上的习俗都是这样,亲戚朋友听到小简生了孩子,也纷纷来讨酒喝,这小简结婚,孩子满月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酒席,亲戚都是这样的热情,怎么能辞得掉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