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明月(480)

作者:樱花荷塘 阅读记录

糜维诚说:“这和我的总体感觉是一致的,咱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当前,全国总体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可以说是百废待兴。

克服、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关键是人才。要知道,我们这样的大学生,在同龄人中的占比还不到百分之一,在国家各方面建设都急需要大量人才的时候,怎么可能扭住我们家族的、家庭的、老一辈的辫子不放?

怎么可能把我们的手脚全捆起来再让我们去搞建设?

因此,我的意见是先服从、先跟随,边工作边观察,边观察边思考。希望越来越好,实在不行了还有辞职那条路呢不是吗?!”

大家的分析和意见多少有些出乎钟声的意料。不过,好像他从此前钻入牛角尖的思路渐渐摆脱出来了,心态越来越开放了,表情看起来也轻松了许多。

钟声脸上闪过一丝微笑说:“其实早在报自愿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我们这样的家庭,学文的出路是有限的。因此,我果断报了机械制造专业。

这个专业目前是不可能让我回到梁州来的。当然,更不可能来到菊花岭。我赞同维诚的提出的工作-观察-思考的路子。”

秦桃花再一次撅起她那招牌式的小嘴嘟囔着:“可是我学的是新闻专业,将来可怎么办呢?”

大家一起笑了起来,都说她小大人的样儿太可爱了。

糜维诚说:“亏你还好意思说自己是新闻专业的大学生,你知道什么叫日新月异吗?你知道什么叫此一时彼一时吗?

不要说四年后的中国社会是怎样的,就连明天的菊花岭是什么样的你能确切地判断吗?

还是那句话,要么同大部分人一样随波逐流跟着走,要么勇敢地挺立潮头唱大风。

“相信我,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真正温暖的春天必然会到来。”

第67章 《故乡明月》(第一五二——一五三节)

——一五二——

糜维诚和秦桃花的婚礼显得有些冷清,只有桃花妈妈夏杏芳、维诚姑姑糜腊佳专程从冉州、香港赶来和两位新人最要好的几个朋友一起,为他们送上祝福。

这样的形式和境遇明如月早早就预料到了。

早在明如月从糜腊佳那知道糜维诚和秦桃花确定恋爱关系的时候,她就知道儿子的婚礼不可能大操大办,她要用另一种「高大上」来为儿子、媳妇操办,她要与众不同。

她仔细研究了中国传统婚姻习俗里蕴含着的深厚文化和非常讲究仪式感的严谨程序,并经反复推敲,模仿古代文人雅士和耕读之家的经典婚姻书贴向亲家夏杏芳下了《求亲帖》,也为儿子和儿媳妇撰写了寓意颇深的《婚书》。

这一切是明如月和糜腊佳姑嫂俩的秘密,两份文绉绉的传统婚姻文书也充分展示这两个既现代又传统的大家闺秀的文字功底和文化底蕴。

《求亲帖》和《婚书》虽然只是象征性的,糜腊佳还是非常正式地请书法界的名士用红色洒金宣纸抄写后再用大红龙凤缎面进行了最正规的装裱。

当着众人的面,糜腊佳将《求亲帖》轴恭恭敬敬地双手呈给新娘子秦桃花的妈妈夏杏芳。

夏杏芳恭恭敬敬地接过来轻声朗诵到:里闬之游,笃于早岁;

秦糜之交,肇于礼义。门户担当,赖以农商;

交朋之分,重以世姻。竖子维诚,天资朴鲁,近凭耕读之师传;

令爱桃花,姆训夙成,远有独立之德行。聊祈挚情之请,愿结无穷之欢……

读着读着,夏杏芳的声音越来越小,她的表情从复杂变得越来越单纯,满脸洋溢的笑容和轻轻滑落的泪水那么和谐地飘荡在她那风韵犹存的脸上。

她缓缓地卷起这精致的《求亲帖》轴,转过身来对着糜腊佳想轻轻地又怕旁人听不见地说:“准了,准了!有这样的亲家,有这样的女婿,是我秦家的荣幸,更是桃花的福分。

在这个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时代,能有这样的心思是需要胆量的。

虽然我们都算是知识分子。但是,能有这样的思虑、这样的仪式、这样的文笔、这样的情怀,该是何等的高贵和儒雅呀!”

糜腊佳也适应着夏杏芳的音量说:“哪里哪里,这是如月嫂子模仿大文豪苏轼先生为儿子苏迈起草的《与迈求亲启》撰写的,《婚书》也是照着民国时期的经典婚书起草的。不过,她和我哥对维诚和桃花的爱绝对是和东坡先生完全一样的。”

夏杏芳羞答答说:“不知道苏先生亲家当年的《答求亲启》是否流传下来了,我应该也模仿着抄袭一封留给维诚和桃花,让他们将来有个完整的回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