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明月(484)

作者:樱花荷塘 阅读记录

很快一个经县长、书记亲自审批的支持菊花岭植树造林的红头文件下来了。

文件中甚至连进入哪个区域移植什么样的树种、每平方公里可移栽几棵、必须在距离县城多少公里以外的深山移植等细节都安排的非常具体,这让糜维诚和他的团队倍感振奋。

那个物质匮乏的春节,糜维诚和他的团队却和乡亲们干得热火朝天,大家总觉得有用不完的劲儿。

用父亲糜传家的话说,已经有几年没有看到这样朝气蓬勃的劳动场面了。

糜维诚、秦桃花和钟响、钟声几个大学生经过反复试验和精密计算,他们尝试着用系统论思想指导他们的第一个战役。

正是农闲时节,有县里的红头文件,有乡亲们的参与热情,一下子竟然有二三百村民可供糜维诚指挥。

经过试验和计算,糜维诚在妈妈和妻子的协助下,把乡亲们分成四个小组。

其中,由对菊花岭最熟悉的糜维诚带领三分之二的壮劳力负责清理被砍伐的树桩、树根,规划移栽树木的位置并开挖树坑;

由钟声带领对不同树木的习性最熟悉的老把式,进山选择要移植的候选树木;

由比较熟悉农业生产的钟响带领一批老农民进行新树苗的育种;

由已经怀孕的秦桃花登记各类各项投入产出量和所有人员的出勤出工量并定期张榜公示。

农业生产也能这样井井有条,与土地打交道也能如同上班一样,这让这些祖祖辈辈在土里刨食的人,觉得非常新鲜、非常有趣,劳动热情也空前高涨。

新闻科班出生的秦桃花以亲身经历给新的《梁州日报》以《绿水青山蕴藏着梁州的明天》为题投送了一篇长篇通讯。

文中,桃花除描述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之外,重点详细介绍了他们按照景观、用材和经济林等功能,在集市和房前屋后种植了观赏树木,在菊花岭码头周边的山坡上种植了容易成材的用材树,在土壤条件相对较好的莲花沟种植了当地的传统经济树木樱桃,以及长远规划、长期建设的茶园。

他们要让遭到破坏的山山沟沟、坡坡坎坎重新披上绿装,他们要让养育了祖祖辈辈的菊花岭变成金山银山。

一个看似单纯植树造林的举动,一篇意在鼓舞劳动者干劲的通讯,却被敏感的政治新闻记者拿来反复解读。

先是一篇题为《农村是个广阔天地》的评论员文章,把大批被迫返回农村的干部职工和产业工人,说成是自愿回到黄土地上战天斗地的战士,把菊花岭这个正在变化的小天地描绘成整个农村的新面貌。

紧接着,一篇以糜维诚为主人公的题为《一名大学生的华丽转身》,再次把糜家新的传人推到了梁州社会舞台的中央。

而这,恰恰是糜传家和明如月不愿意看到的,也完全不是糜维诚和秦桃花的初衷。

——一五三——

桃花坐月子正好是春暖花开的时节。

在菊花岭最早成片开放的是樱桃花。接下来漫山遍野便是野山杏、野桃花的世界。

学了些医学常识的明如月说不能让小孙女错过这人生的第一个春天,没等满月,只要天气好,就让桃花抱着她的小囡囡出来晒晒太阳,看看远方。

看着爷爷奶奶都在,一家人都是高兴的样子,桃花跟丈夫咬了一下耳朵说,请爷爷给女儿把名字取了吧!

糜维诚凑到妈妈跟前两只手扶着明如月的肩膀说:“妈,咱们是不是该给小姑娘取个名字了?总不能一见是丫头就叫囡囡吧?再说了,一旦大家都叫顺口了,想改过来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糜传家伸手接过小孙女说:“这几天其实我一直在想着这个事呢。你们两个都很年轻,正好现在生产队里也把你们当个人物看待,不会有太多太重的农活让你们干,我想你们好好利用现在的时光,安心生孩子、养娃娃。

本来我是不打算干预你们的,可自从你们佑家二叔走了之后,爷爷和太奶奶、奶奶们虽然没有直接提说过子嗣的事,可从他们经常关心我和你妈的情况,我心里清楚他们的心思。

现在的形势你们也都看见了,自家的产业一点儿也没有了,那点儿自留地、自留山,可做文章的余地也不大。

但是,我想这种状况不可能拖得太久,迟早会把重点转到关注建设、生产和老百姓的生活上来的。

我的意思是,趁着你们有精力、有时间的机会,好好养几个孩子。

等将来需要把注意力转到发展生产上的时候,娃娃们也大了,就可以一门心思支持你们的事业了。”

糜传家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并没有看他们任何人,只是抱着孙女看着远方。倒是明如月,一会儿看看儿子,一会儿看看媳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