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明月(488)

作者:樱花荷塘 阅读记录

果然不出他们所料,两艘不大的木船从菊花岭在几乎毫无驾驭经验的革命小将的操纵下,以自由飘荡的架式向下游冲去。

刚刚进入老虎滩,就毫无悬念地相继翻覆,船上的八个小伙子瞬间被洪水吞没。

守在阻拦绳活扣一端的糜传家和杨典常、李彪赶紧一面指挥年轻人收紧缆绳,让上缆绳微微浮出水面,一面命令所有人大声呼叫,提醒落水的人抓住绳索。

仅仅几分钟,八个人全部被阻拦绳索成功捕获。糜传家再次指挥岸边的人立即将拴了救生圈的绳子抛向他们。

八个人在套上救生圈后,沿着阻拦绳索慢慢爬到了江边……

要知道,这八个急先锋可是南乡县最著名、最激进的红卫兵小将头目。

他们清楚,这次能与死神擦肩而过,侥幸闯过鬼门关,完全是拜糜传家的经验和先见之明,完全是拜糜传家崇高的修养和人品。

他们知道,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个「阶级敌人」,他们知道,有必要重新评估自己的「革命行动」。

他们冷静了,他们也安静了。

菊花岭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以这样的方式暂时结束了第一战役。

转眼大孙女糜清秀已经到了该上学的年龄。

糜传家和糜维诚都知道由于户籍的捆绑,现在想挑学校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把娃娃送到西安、上海这样的地方去上学更是想都不要想。

好在,虽然学校里已经以工、农、兵的技能课为主要教学内容了,毕竟还有钟响这样科班出身的老师,糜清秀还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四个大学生来给课外「加餐」。

前几年明如月听说过各地兴办农民夜校的事,有一个比较形象的名称叫「扫盲」,就是扫除文盲。

主要是教不识字的青壮年农民认字和算术。她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空子」。

明如月出面和菊花岭小学的几个对学校整天学工、学农、学军有些想法的骨干老师合计,他们决定向「革命委员会」申请在菊花岭举办农民夜校,并鼓励大家把正在上学的娃娃们同时带来参加夜校。

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上学,孩子们自然是兴奋的不得了。

慢慢地,当大人们把上夜校当成了每天晚饭后的寄托的时候,夜校也自然而然地分为成人班和少儿班。

成人班的课程由菊花岭小学的真老师来上课,而少儿班则由糜传家、明如月、糜维诚、秦桃花、钟声这些正牌大生按照几年前的全国中小学统编教材来分别授课。

第68章 《故乡明月》(第一五四——一五五节)

——一五四——

新中国和日本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在我们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后。

当然,全世界都知道日本的「越顶外交」肯定是得到美国支持至少是默许的。

所以,本来就比官方活跃的中日民间交流更是稀松平常的事儿了。

特别是,日本人的长相上几乎和中国人没有什么两样,如果中文够好的话,他们在中国的合法活动很少能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细川健雄是借送女儿细川美智子到北京大学交流的机会到中国来的。那时候,梁州刚刚才通火车。

细川从中国战场回国之后,由于政治观点偏左,与日本依然是右翼势力主导的政治生态格格不入。

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走入社会,为了避免自己成为家庭的历史包袱,他主动提出了离婚。

本来细川健雄想让儿子细川广智和女儿细川美智子都跟着夫人细川美子的,可女儿心疼爸爸,坚持要在法律上跟着父亲。

这样,他们这个家庭仅仅在法律上履行了相关手续,细川美子由夫姓细川改回父姓新木,包括吃住在内的其他方面依然如故。

细川广智选择了父亲的母校早稻田大学和父亲当年的专业——

中国语言文学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虽然不停地有人问他为什么,可他总是说喜欢,不为什么。

细川美智子之所以选择社会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她就是想将来要认真研究二战期间日本民众的心理与国民行动、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她想弄清楚在对外扩张方面有多少国民与父亲抱持相同或相近的观点。而要真正深入的研究当然是不能抛开中国的。

中日建交之后,最先展开的是文化艺术和科教领域的交流合作。

细川美智子作为一个著名的对华友好人士的女儿,当然成为首批中日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的受益者。

因为时间有限,写信联络是不可能的。当年青木丝谷离开中国时,夏杏芳给她留下的是梁州糜家、冉州秦家和祁门胡家的地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