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明月(533)

作者:樱花荷塘 阅读记录

——2020年03月26日第二稿——

——后记——

写作的过程是一个艰辛但愉快的过程。其间,有谋篇布局时的煎熬,也有奋笔疾书后的畅快;

有人物事件考证时的一丝不苟,也有虚构情节推进中的肆意妄为;

有人物特写时的字斟句酌,也有场面铺开后的信马由缰;

有跟随特定人物行走的欢欢喜喜、悲悲切切,更有面对家族历史时的从从容容、忐忐忑忑……其实,真正纠结的还是繁与简、平与奇。

小时候,奶奶最常跟我们说的两句话。一句是:“有人能制万物。”

另一句是:“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虽然,当时并不完全明白,更谈不上领悟。

但是,从许多在外人看来天大的事,经她老人家指点后总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我也渐渐懂得了「大道至简」的道理,我也慢慢感受到「简到极致,便是大美」。

再后来,随着自己工作平台越来越大、责任越来越重,才明白了原来简单才是方法,简单才有效率。

内心越是丰盈,生活越是素简。一生坎坷波折、宦海几度沉浮的苏东坡先生有「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慨叹和感悟。

在他看来,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大钢琴家霍洛维茨说:“我用了一生的努力,才明白朴素原来最有力量。”人生的极致感受应该是素与简。

活得越素简,越能听见内心的声音;

生活越是素简,内心越是绚烂丰盈。

家的传承,素简的核心是「和」。这「和」中,既包含了爱、理解、支持,更包含了平和、谦和、和颜悦色,当然也包含着包容、牵就、忍让,甚至牺牲。

要不孔夫子怎么会有「色难」的慨叹呢?

“绚烂归平淡,真放本精微。”要传承久远,就要像涓涓细流汇入江河,而不能如烟花爆竹,只有瞬间辉煌。这样的认知,大概是我把平淡坚持到底的真正动力。

创作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大多是由人物原型凭记忆和印象提供的,为了考证和核实,互联网,特别是百度搜索引擎和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有些重要活动现场,我专门作了比较深入的参访。比如扬州大明寺、镇江金山寺、武汉归元寺和江西婺源、浮梁等地。

陕西汉中作为我的出生、成长之地,其中的地理、历史、人文、物产,更是着墨重点和灵感源泉。

对于写作,曾经特别讲究辞藻,要惊人,要华丽,要与众不同。

这次创作,因为大量涉及到爷爷奶奶辈的思想、观念和言语,想让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一致起来,风格上就越来越平实、越来越大众了。

生活之中,父亲曾经是我的小学班主任,他的严格和激情影响了我的一生;

岳父是一名军人,干练和平和是他的标签;

母亲和岳母也都是极要强的,到现在也都不轻言放弃。一直觉得四位亲人离「老」还远得很。

但是,突然发现上次给他们过70岁生日居然是十年前的事,就想用这个作品作为献给同岁的他们80岁的生日礼物。

妻子曾经也是个文艺青年,偶尔也会写点「豆腐块」,阅读上更是有点洁癖,我字斟句酌,也是不想被她挑出刺来。

有些时间上的巧合有必要记录在案。

从第一稿基本成形到最终封笔,除了情节的推敲、人物的雕凿、文字的润色外,更重要的是自己对家的进一步认识。

第一稿仅仅18个月就匆匆完成的文字,修剪第二稿用时竟然超过40个月。

有一天突然领悟到,对家特别是家文化的认知其实是一个没完没了的体验过程,永远也不可能真的参懂悟透。

于是,在2020年3月26日夜,确认不再会有大的遗憾后决定真的搁笔。

巧合的是,几天之后,接到了上级关于我的免职命令,时间居然也是2020年3月26日。

就是说,我的职业生涯也在这个作品完成那天收官了。10月是我的生日,2020年的那个10月我收到了北京市版权局签发的著作权证;

是年12月我的退休命令下达,也接到了作家出版社史佳丽老师关于这部作品选题获作家出版社审核通过的电话。

与此同时,作品获著名的网络平台字节跳动的青睐,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就在那一段时间,既憧憬在国内工作生活又渴望拥有国际思维和全球视野的女儿陆续收到了中国香港大学(HKU)和伦敦政经(LSE)、帝国理工(LC)、芝加哥(UCHI)、宾夕法尼亚(UPenn)、杜克(DU)等世界一流大学的硕士项目offer。

这是巧合,也是真实的人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