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婚眼花(111)

作者:头婚眼花 阅读记录

哪里是吃不下去,分明就是不舍得吃啊!刘青山忆苦思甜,现在才觉到手里的地瓜珍贵无比。

趁着洗碗筷的工夫,姥姥悄悄问秋月:“恁还没有把恁娘的事情告诉给恁对象?”正弯着腰干活的秋月定格了,她默默而慢慢地摇了摇头。

“早告诉嘛!早说就早清,要不然会起误解哩,就算是给人吃颗定心丸嘛!人家娶了恁,也对恁掏了心窝子,恁就不要对人家再有掖着藏着的咯。”

秋月仍是没搭腔,她犹豫着,似乎是在下着某种决心。

“恁要是不好说,那就由俺来讲!”老太太很体谅外孙女。

秋月点头默许,转身出了屋。她不想再听到这些事情,她要逃避因记忆勾起的伤痛。

姥姥握着青山的手,动容地说道:“兰子这孩子命苦哇,恁莫要把她的话都当真咯!能变成今天这模样,真的是因为当年走投无路才逼到这份儿上的哩!”葛桂兰就是再老,在自己老娘的眼里仍旧还是个孩子。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可姥姥还是对当年发生过的事情记忆犹新。

虽然在她的讲述中,三女儿的故事段落在时间上存在着诸多的排序问题,但这仍然没能影响到她对事件细节的回忆与描述。

葛桂兰的故事就在姥姥的沙哑声中开始了叙述,刘青山则发挥起了想象力,将音频转变为视频,一部关于丈母娘的纪录片逐渐展现在他的眼前。

葛桂兰是姥姥生的第三个孩子,从小到大就没见胖过。除了满身的优点外,唯一的缺点就是嘴不饶人。

因为这个特性她没少跟人干仗,其中也包括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们。

在葛桂兰十八岁那年,经媒人介绍,家里就把她嫁给了季卫国。

除了两家穷得门当户对,也因为他们相中了季卫国的老实劲儿,觉得兰子嫁过去后不会受委屈。

其实这个考虑纯粹多余,她不让别人受委屈就谢天谢地了。两个人结婚后就住在了果子沟,也就是被刘青山称为「疯人沟」的地方。

果子沟当年也是个出了名的穷地方,穷得叮铛三响,穷得连兔子都要跑到别的地方拉完屎再回来睡觉。

本地的姑娘向来都是蹦着高的往出嫁,外面的姑娘也没人愿意嫁到这里来。

即使是寡妇、呆女、四五十岁的老姑娘也是少有嫁过来的,所以从来就没看到过谁家能迎娶这么小岁数的黄花大闺女。

葛桂兰的到来让这个穷窝窝打了鸡血般为之一振,小小的山沟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于是村里村外的坏小子和老不正经的家伙们有得干的了,骚扰季家成了他们每日必做的功课。

一些有老婆或没老婆的闲汉们也有事没事的到季家门前转转瞧瞧,都想伺机占占便宜。一时间季家的门前热闹无比,成了各色老爷们的集散地。

而村里的女人们也是恨透了葛桂兰,认为是她在主动勾引着自家的爷们,于是就合起伙来排挤她。

不过葛桂兰可不是个省油的灯,更不是个随随便便就能被欺负的主儿,很快她就与村里的人们势如水火,真真地「打成一片」。

内忧外患之中,她与妯娌们也是互相的挑拨嚼舌、搬弄是非,每天无事生非的过着日子,这又引起了季家内部小团体的公愤。

当时季家人的性格都「面」得很,怕得罪外人给自己添麻烦,又都嫌弃葛桂兰的为人处事。

就以分家为借口,让季卫国带着葛桂兰搬了家。于是他们就背着两捆行李上路了,兜里还揣着刚刚分得的一点点分家费。

后来两人在十多里地外的一个村子里住了下来,租了间小破房,因为那里离镇子比较近些。从此以后,他们就以给镇上人帮工为营生。

葛桂兰非常憎恨季卫国的兄弟姐妹们,因为自己面临外人的骚扰和排挤时他们不但袖手旁观,还一脚把自己给蹬了出来,并且只分了那么一点点钱给她谋生。

这叫什么,这叫助纣为虐,这叫落井下石啊!她咽不下这口恶气,得空就大老远地跑回果子沟去示威。

什么大伯子、小叔子、大嫂子、小姑子的,一个也没跑了,都让她给骂了个百八十遍。

刚搬家后的季卫国和葛桂兰还能勉强应付着过过日子,但是随着头一个孩子的降生,他们的苦日子这才开始正式上演。

讲到这里,姥姥忽然停住了,用她那双就像是一潭搅浑了的黄泥水似的眼睛看着刘青山,问道:“孩儿啊,恁知道啥是真正的苦日子吗?”

见青山摇了摇头,老人家重重地拍了一下大腿,仰天长叹了一声,“人间即地狱呀!活着就是惨哩!”

老大秋菊虽然叫秋菊,却是在冬天出生的。就在她出生后还没满月时,家里断粮了,而且一断就是两天,大人没食吃,小孩子就没奶喝。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