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门不问凡尘事(170)

作者:张良良 阅读记录

“弟子九岁入师门,到今年是第十八个年头。”祁祤道。

“那你可还记得入我门下多久了?”

“弟子十二入道,次年师尊接任掌门之位,收我入门下为亲传,已有十四年了。”

“我门下弟子不多,你大师兄是我从外面捡回来的,囿儿是我大哥的遗孤,真正从弟子中选出来收为徒弟的只有你和书剑那孩子而已。”

“能被师尊选中收为徒弟,是弟子此生最大的荣幸。”

祝鸿雁听闻眼神难查地闪动了一下,问道:“那你可知当年我为何选中你?”

“弟子不知。”

“是因为你的渡灵体质。”

“渡灵?”

“我派历代掌门皆是渡灵体质。”

祁祤一下就听出了祝鸿雁的言外之意,忙道:“师尊正直壮年,何须过早提及传位之事。”

“前一任掌门传位于我时也是在任职的第十四年。”祝鸿雁避而不谈此事,转而又问道,“祤儿可知这中原大地是如何安稳下来的?”

祁祤不明白他突然转到这个话题上来是何用意,照旧答道:“北燕吞并南越一统中原,结束人间多年战乱的格局。仙门也将趁乱作祟的邪修清剿干净,在屠城之地设下法阵,才平息这场动乱。”

祝鸿雁道:“实际上那场灾祸并没有就此随着法阵的落成画下句点。”

祁祤疑惑地微微蹙起了眉。

祝鸿雁道:“一个人一生中做的所有事都会在冥冥之中转化为一个人的福报或是孽报,大燕伐越时出了屠城之事杀伐太重,建国没多久大燕皇室淳于氏一族全族就受到了一种不知名的诅咒,青壮年一概重病难行,孩子也大多早夭,前两任君主更是接连暴毙而亡,大燕建国不过几年皇室就凋零大半。”

祁祤困惑道:“这事弟子也曾听闻,不过这不是只是民间的一个传闻吗?实际上在大燕伐越之时除了与西戎接壤的三座城之外,其余的伤亡都属于战争中的正常死亡,不算杀孽。屠城之事则是有邪修在背后推动,也并非由北燕君主直接下令,按理说不会报应到皇室身上。而且大燕建立在尸山血海之上,若是建国初期皇室就式微,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的天下很快就会因为统治阶层内部的权力之争再次大乱,弟子看如今的大燕和淳于皇室强大坚固,不像是被恶报缠身的样子。”

祝鸿雁解释道:“背后的缘由的确只是灭国后的南越人出于愤恨杜撰出来的,但淳于氏一族的遭遇确是事实,如今的皇室能如此兴旺,只不过是因为有人站出来将恶果背下了而已。”

祁祤默默地看着祝鸿雁,表示认真聆听。

祝鸿雁道:“当时的整个淳于氏族都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下,唯有一人例外,就是后来大燕的第三任君主淳于朔。淳于朔早年间在机缘巧合之下救过在当时的仙凡两界都赫赫有名的游仙白玉城的性命,得了他的一块护灵玉,因着这块护灵玉的庇护和他自己多年行善积的善缘才从诅咒中安然活了下来。因此他在察觉到这事并非人力所为之后,立马就找到了白玉城寻求帮助。”

祁祤问道:“是白玉城替淳于氏背下了恶果?”

祝鸿雁像是颇为无奈地点了点头,道:“仙门行事原则一向是不可过问凡尘之事,淳于皇室会有这样的下场是因果循环的结果,哪怕是大燕刚建国就覆灭也完全是顺应天理,这件事他本来是不该插手的。但是救命之恩不得不报是其次,重要的是这一战不管是对于仙门来说还是对凡尘来说都是元气大损,短时间内再经不住下一次战乱了,所以他就以个人的名义替淳于皇室承担下了这个后果,将诅咒全部引渡到了自己身上。”

祁祤不由得感叹道:“白玉城也是个心怀大义之人,凭一己之力成功为大燕争取了几十年的安稳。不过,淳于皇室的诅咒既然并非恶报,那是何故?”

祝鸿雁问道:“祤儿可还记得怨气都因何而来?”

祁祤道:“由天灾人祸造成损害。”

祝鸿雁又问:“因何缘故而产生的怨气最重?”

祁祤答道:“因人祸而死的生灵产生的怨气最重,其次才是天灾。”

祝鸿雁补充道:“人祸之中也分因果报应和飞来横祸,因无妄之灾而死的亡灵最为凶悍,多半都会成为怨灵,最是难处理,而因为战争无故受牵连致死的百姓就属于这一种。”

祝鸿雁端起面前的茶水小酌一口,接着道:“中原动荡了这么多年,邻国之间摩擦频繁,大小战事时常有之。只要有战争就避免不了有大量的人同时死去,受到牵连的百姓也不少,但大都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更多的还是在战争中正常死去的士兵,通常不会催生多少怨气,待战事平息以后要不了几年就自动散去了。但是像屠城这种惨无人道的事情先前从未有过,仙门没有任何处理这种规模的怨气的经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