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神崽崽三岁半[快穿]+番外(101)

作者:佟墨染 阅读记录

仔细辨别了这些材质,他便知道这些书本定然不是出自大玄,或许有可能是南黎那边制作的。

制作工艺非常精美,就是审美不太行,书皮都是花花绿绿非常奇怪的颜色混合在一起,看着辣眼睛。

里面的内容也比较神奇,他勉强能从这些格外精简的文字中看出来,有些书本描写的竟然是昆虫的世界,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昆虫让他看的有些入迷。

还有一种更是非常实用,里面所讲的都是养猪的各种技巧,那个封皮的名字叫什么来着?

似乎是母猪的产后护理,名字也是通俗易懂,若是推行出去,一定会为百姓们带来更好的收益。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手中的这本书讲的是以往发生的各种灾难,还有对一些灾难的应急处理,以及各种合理的猜想。

看着上面频繁出现的黑死病的称呼,崇朔觉得写这本书的作者果然见识广博,竟然知道这种神奇的病疫,如此传播迅速的病情若是在大玄也传播出来,那定然是想象不到的灾难!

崇朔的面色非常严肃,他觉得这本书应该找人好好的研究,一定要研究透彻,若是能把撰写这本书的先生也请了过来就好了。

他又翻到了后面的旱灾,蝗灾,以及洪灾,对于背后的那个人肃然起敬,这简直就是为户部那群人量身定做的书本!

“来人!”他神色严肃地把外面那群人都给叫了进来。

“主子。”青羽带着一众暗卫半跪在地上。

“把项陵给朕叫过来,有事情需要他处理。”崇朔原本是想要把更多的人找过来研究这本书。

但是仔细一想想,济州这边的情况还不太稳定,州牧更是同自己派过来的卢大人一起饱中囊私。

这么珍贵的书籍,若是被这群人知道给偷走了,那便是整个大玄王朝的损失!

项陵已经换回了钦差的衣服,一身宝蓝色的官服

上面绣着仙鹤的纹路,被叫进来之后就恭敬地弯腰,侧耳倾听皇上的吩咐。

“你把这本书研究透,即便是百年一遇的旱灾,大玄的百姓也有救了。”

崇朔神色非常认真,对面的项陵态度更加恭敬了。

“不要带走,就在这里研究,有什么想法可以和朕讨论,关于这个书本的任何事情都不要传出去。”

“臣遵旨。”

项陵看到万岁爷对于手中的书本这么重视,已经迫不及待的打开书研究起来。

在打开书本之后,他看到里面的一些书页似乎印着彩色的龙爪印,便不由自主的在心中感叹,不愧是皇上珍藏的书本,连龙爪印都描绘的惟妙惟肖。

项陵再仔细一看内容,一张脸顿时皱皱巴巴的,怎么全篇都是错别字,写这本书的人怎能如此敷衍?

再仔细品味内容,他的眼睛中越来越亮,很快沉迷其中,连叫都叫不醒。

还是君王狠狠的咳嗽了几声,他才反应过来,感觉老脸一红,只能说手中的这个书本实在是太过新奇,让他不由自主的投入其中。

正在玩铃铛的小猫崽好奇的看着他们,当看到彩色的龙爪印的时候,激动地跳到了君王的身上。

“喵喵!”柚可的爪爪!

崇朔顺了顺小猫崽的后背,不明白小家伙突然变得这么激动。

“喵喵!”和大龙一样的爪爪!

“朕知道这都是你的功劳,以后一定会让人把你的功绩载入史册。”君王低头拍了拍小猫崽的脑袋瓜。

刚刚听了一耳朵的项陵:????

他以为自己自己已经非常的收敛了,也就是每天在朝堂上面偷偷地给小家伙带牛肉酥饼,下朝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去喂小猫崽。

可是皇上看起来似乎比他还要厉害,直接就要把小家伙载入史册。

难不成万岁爷所提到的小猫的功绩是救了自己?一想到自己被坑进天牢里面,甚至还一把鼻子一把泪地和皇上哭诉,他突然觉得一张脸都没地方存放了。

“你哭什么?”崇朔奇怪的,看着已经挤出来一滴眼泪的项陵。

“陛下,臣,臣就是觉得您实在是贴心。”项陵也不敢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只好抽抽噎噎地说道。

君王:????

济州府城,许多人围在城门外面,他们有来自各个地方的流民,也有本地的灾民。

这些人正在熟练地抱怨着朝廷来的那位钦差大人。

“李大婶,你说这朝廷来的钦差大人可真不是个东西啊,竟然连救灾用的粮食都要贪污过去,甚至还在米粥里面掺上大半的沙子。”

“我听说都有不少人因为吃了这些沙子被卡住喉咙,直接没了。没有了朝廷的救济粮,我们这些人都该怎么活呐?这个天也越来越热了,只怕我们没有被饿死,也会被热死。”

一位脸蛋灰扑扑,怀中还抱着一个孩子的妇人和李大婶一边说着话,一边心疼的看着她怀里的儿子。

“我看朝廷来的那些人,就没有一个是好东西,说什么开仓赈粮,就施那么三天的粥,大部分都掺了沙子,这是根本都不给我们活路。”

另一位头发半白妇人听到她们的谈话,也走了过来。

三位妇人齐齐叹了口气,她们一个个都非常虚弱,就这么说几句就已经感觉快喘不上来气来了。

即便是官府的米粥里面掺了沙子,此刻她们倒也希望能够来上一碗,便是死也要做个饱死鬼。

“其实,我倒是觉得,那位钦差大人来了之后,确实在做好事,才刚刚从马车上面下来,就迫不及待的在城外架起了铁锅为我们煮粥,而且还是亲手为咱们盛上来的呢。”

“后来

即便是被查出来那些米粥里面掺了沙子,只要项大人在的时候,官府还是愿意为我们施粥嘞。”

“但自从那位钦差大人被卢大人押回去之后,那些官差反倒没有发放任何救济粮,更不用说为我们在城外施粥了。”

李大婶身上的衣服虽然穿的破破烂烂,但一双眼睛却闪着睿智的光芒。

“李大婶你可糊涂啊,那钦差大人干的是丧尽天良的事情,如果不是他贪污朝廷发放来的米粮,我们这些天会没有救济粮吗?”

其他人却不同意李大婶的想法。

“要不咱们也和其他人一起去青州那里避难吧,据说青州这几天一直在下雨,官府每天都在为青州的百姓发放粮食嘞。”

头发半白的这位老妇一说,其他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可是这一路上非常危险,这么一去就是背井离乡,咱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另一个人虽然有些心动,但她也清楚这路上的危险,如今正是饥荒之年,在外面做流寇的人也更多了,能不能活着到达青州,还是一说呢。

这群人顿时开始愁眉苦脸。

“快看,朝廷的官差来了!”人群中不知谁叫喊了一句,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的看了过去。

只见城中来了一队穿着银白色甲胄,头戴盔甲的银骑兵。

济州的人虽然不认识银骑兵,但也能认出来这标志,所以一个个都面露期待。

只见那一队银骑兵来到城门外,然后在墙上面贴了几张白色的纸,纸上面画了这些灾民非常熟悉的两个人。

一个是济州州牧,另一个是卢大人。

这队银骑兵将白色的纸张贴好,头也不回的就离开了,让那群坐在城门外面的流民非常失望。

“我来看看这上面贴着什么东西吧。”一个还在算些力气的中年人来到了城墙旁边,勾着眼睛查看上面贴着的告示。

“州牧大人和卢大人竟然被朝廷来的官员给抓住了?”他这么一说,其他人纷纷坐不住了,在这些人的心中,如大人就是过来拯救他们性命的。

这朝天来的官员把卢大人给抓住,这不是存心想害死他们吗?

还没等这些人出声反抗,城墙外面的中年男子便大声朗读了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