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餐厅经营日志(196)

作者:祝珉 阅读记录

李大勺的声誉不能受到这样的损失,人家祝一宛一个未婚的小姑娘更不能受这个委屈了。

这话说的很在理,李大勺没有话讲,他叹了一口气,“我难得见到这么有灵气的后辈了,怎么就不是咱们自己家的孩子呢?”

到了他们这个身份,和人交好都是要提前调查一番的。祝一宛的背景很干净,祖上是做药材生意的,在乡下有一大片药田,不过她还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是跟着爷爷长大的,在大学毕业之后,爷爷也去世了,工作了几年之后偶然知道了自己有一个远房的姑婆,这个姑婆还把遗产留给了她,之前也没有学过厨艺,只是觉得这么大一个店面放着也是放着,干脆就做起来了。

厨艺都是现学的,一开始也有味道不好的时候,只是后来似乎是掌握了这项技能,很快有游刃有余了,做出来的吃味道都很好。

逐渐一碗餐厅就发展起来了。

李大勺看中的是祝一宛从小白到现在俨然超过了自己的对味觉的感知和把握。就像他说的“都是有自己的灵魂”这句话一样,祝一宛做的菜灵魂能力无疑是很强大的。这样的人才,只要稍加培训,就能够有更长远的路可以走,别说是继承自己的衣钵了,就是超越自己更不在话下。

只是很可惜,这人不是自己家的。

李大勺没有读过几年书,不算是文化人,但是他却很清楚,祝一宛这一个外人,最好就不要让人参与到自家人的事情当中。李家人现在都把他的《李氏食谱》看成了自己的东西,在他们心里,哪怕是李大勺这个创始人都没有资格让一个外人参与进来瓜分这份财产。

他不能为了自己的私欲,就让祝一宛来淌这个浑水,毕竟现在人家没有自己的菜谱,不也把餐厅做的好好的,她想要一个《祝氏菜谱》想必也只是时间问题。

“你就别想了,你这一行可比我好多了。”钟仕奇没有好气说道。

他做中医的,本来作为国家的瑰宝,怎么也不至于无人问津,但是因为长时间人们对中医的误解,都对中医没有很好的印象,甚至认为中医是封建糟粕,没有科学依据。他是不会门庭奚落,但是要接受的事实是,社会上现在很多中医都不如西医更容易被接受,收入也更是微薄。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为大众对中医的印象不好,所以不学中医不用中医,然后中医的收入就少,这样就更少年轻人愿意选择中医了,没有人愿意学习中医,那中医原本给人留下的刻板印象就很难被纠正,最后印象就更不好了......

钟仕奇也很无奈,可是社会大部分人的认知是他很难去改变的,他努力为中医正名,可收效却很有限。

这下好了,钟仕奇表示自己的被伤害到了,李大勺也不好再去伤害人,就打住了这个话题。但是他还是不死心,总觉得自己要就这样一走了之肯定是要后悔的。

所以他开始思索了起来。

但大老粗就会大老粗,他的脑子一根筋,还真的很难想到什么好的办法,到最后也只能求助自己这两个好友,“虽然我不至于留在这里学习,但是我觉得这位祝小姐能力还是可以的,就算我这个火锅底料的味道做出来不如她做出来的,但也比市面上很多火锅底料更好吃了,这说明她的配方的确是有价值的。”

“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他问赵叔平和钟仕奇两个人,也不算问错了人了,他们还真的有一个想法。

赵叔平:“你应该在一碗餐厅和尝味的合作之间插了一脚是吧?”

李大勺点点头,“是,但是那又怎么样?准确来说那次顶多就是和尝味合作,跟一碗餐厅的关系是连带的,我当时没有想到,现在想想,我可真是亏大了。”

“这有什么亏大了的!”赵叔平的情绪十分激动,“你也知道这个合作模式了吧?”

“这是可以参考的啊!”赵叔平开始解释,“你手上这么多食谱,珍肴楼上上下下的菜品就不少了,大可以跟人家祝小姐开一家联名的餐厅,到时候联系不就紧密了?而且还可以看看祝小姐对你那些食谱有没有改进的能力。”

联名餐厅这个想法在赵叔平详细了解了尝味和一碗餐厅的合作之后就有了的想法——现在有很多店家都是这样的,奶茶店喝咖啡店联名、奶茶店和面包店联名、火锅店和小吃店联名......只要敢想,什么联名不能做?

而且也不用担心祝一宛不愿意,珍肴楼可是全国知名、甚至世界知名的高档酒楼,愿意跟她一碗餐厅合作,这不是能够直接带动一碗餐厅的知名度吗?多大的好处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