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173)

作者:无字惊鸿 阅读记录

【它是在夏历的基础上融合阳历形成的,明末清初时又经过西方传教士汤若望的修改,变得更为精准。】

【二十四节气的诞生则可以追溯到西周的周公时期。周公的父亲曾推演出六十四卦,若节气出现的规律不成熟,六十四卦将会极难推出。】1

巳蛇又针对不同位面,放出了他们如今的对应农历。

因为位面时间线的不同,各地的节气对应也有所区别。222只能保证大家现在都是农历正月初五,但节气还要看年份的。

虽然二十四节气出现得很早,但因为算法的问题,古代时定的节气其实不是特别精准。而且很多农人自己并不会算这个,还得等官府通知。

若是官府靠谱还好,官府不靠谱,那就完蛋了。只能靠老农人自己凭借经验选择春耕等操作的时间,有时候判断不准确,就会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甚至连秧苗都要赔进去。

这也是为什么农耕文明需要推崇奉养老人的缘故,有经验的老农太重要了。

当然,现在虽然有了二十四节气,多了一种判断农时的方式,却也不代表老农就没用了。种地的经验可不止这一点,年轻人还有得学呢。

巳蛇老师最后丢下的完善历法把皇帝们的心思全都拉过去了,险些忘了补课的事情。

但巳蛇老师可没忘。

所以很快他们又收到了是否参加补课的通知,只能依依不舍地放弃继续琢磨农历。

好吧,其实他们也不太能琢磨明白来着。

李世民等人只好匆匆吩咐太史令一句,让他尽快学会农历算法,然后就去听课了。

【今天的补课内容不是很长,重点以歌词里提到的宋朝大事件为主。】

巳蛇老师把他们关心的几个词都罗列出来了。

【第一个,澶渊之盟。说的是辽国大军南下,宋真宗赵恒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决定迎战。在此战已胜的情况下,同意了辽国的议和,史称澶渊之盟。】

赵匡胤听到打辽国打赢了,点了点头,略感满意。但他满意的可不是赵恒这个傻缺,而是宰相寇准和带领军队大胜仗的武将。

其实事情讲到这里,还是很正常的。

毕竟打赢了之后选择接受议和的人也很多,主要看哪一种决定能够利益最大化。

但赵恒他脑回路不正常啊。

【本次议和的内容为:

第一,双方以白沟河为界,共筑和平,且于边境开展互市贸易。】

听到这里,大家暂时还没什么反应。

【第二,宋辽日后结为兄弟之国,宋为兄、辽为弟。】

李世民不理解:

“为什么是兄弟不是父子?”

能当爸爸他为什么不当?打都打赢了,不提点过分的要求吗?

过分的要求这就来了。

虽然是辽国提的。

【第三,宋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李世民:???

“等一下,莫非是朕

听错了?是宋向辽提供银两布匹?不是辽向宋?”

巳蛇老师表示:

【你们没有听错,宋朝打了胜仗,然后选择赔款送岁贡。】

皇帝们:…………

赵匡胤狠狠抽了一口气,这才没有因为缺氧晕厥过去。

他祖宗的,这小兔崽子钱多是吧?钱多你给老子啊!老子缺钱!

赵匡胤气得满地找武器要打人,他开始后悔今天听课之前没把他的老伙计盘龙棍随身携带了。

赵匡义吓得一把抱住他哥大腿:

“哥!哥你冷静!先听听恒儿为什么这么做,或许有苦衷呢?”

赵匡胤一脚踢开他:

“有个屁的苦衷,老子还有苦衷呢,老子倒了八辈子霉有你这种弟弟。”

他才不关心赵恒那臭小子有没有苦衷,又不是他自己的儿子,打坏了也不心疼。

巳蛇老师好心解释:

【赵恒没什么苦衷,就是胆子小怕了辽军。他原本的预计给辽国的是白银百万两,还是宰相寇准暗中威胁了议和使臣,才把银两压到十万。】

赵匡胤现在太难受了,他真想把赵匡义父子都压到寇准跟前磕两个响头。这都什么玩意儿,幸好还有个靠谱的宰相。

【结果没过两年,寇准被逼辞去相位。后头经过了一系列起起伏伏,被赵恒折腾了个够呛,直到病逝才消停。】

【寇准辞相的时候赵恒在干嘛呢?哦,他在泰山封禅。】

所有去过泰山封禅的皇帝们:???

我勒个去,这小瘪犊子不会是觉得自己签订了那个什么澶渊之盟是大功一件,这才好意思厚着脸皮去封禅的吧?

秦皇汉武等人要气死了。

好好一个泰山啊,他脏了!

始皇尤其破防,因为他去年才刚刚封禅,早知道后头有这么个玩意儿,他就不搞封禅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