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48)

作者:无字惊鸿 阅读记录

【前半句出自近代鲁迅先生的《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4

【全诗我就不念了,贴在旁边大家自己看看。回头录播版会出念诵版本和含义讲解,同时会搭配真人的演绎,以及诗人写这首诗的前因后果。】

全诗出现在了旁边的空白处,不过大部分人看不懂。所以222准备了详细的讲解版本,专门提供给百姓们观看的。

【后半句诗出自南北朝某位不知名的诗人,原句是《木兰辞》中的: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5

【在这里请原作者把署名写好,不要再发生诗人姓名丢失的情况。《木兰辞》在后世同样进入了义务教育的课本,很多人都会背诵,您应该也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出现在课本中,被广大学子得知吧?】

原作者:……

可是,这个署名是否失传不是他能决定的啊!后世传着传着就没影了,这他也管不着,全诗能一句不丢的流传下去已经很不容易了!

好消息:诗作进入了课本。

坏消息:没人知道这诗是我写的。

原作者:QAQ这么一看更令人伤心了!

【对了,《木兰辞》写的是花木兰的故事,花木兰大家知道不?不知道也没关系,回头看录播,录播会详细介绍。】

【大致就是一个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感人故事,最后女子领军打了胜仗,朝廷要给她封官,她没有接受,而是选择回乡侍奉父母。】

【这个故事在后世非常出名,几乎没人不知道花木兰的名字。史学家们一致认为花木兰应该是有历史原型的,就是说南北朝时期确实有这么一个奇女子存在,只是她不一定名叫花木兰。】

花木兰故事原型的那位女子听到熟悉的故事,本来还不敢认。直到天幕里的说书先生讲到最后这一段,她才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阿女,这上头,这上头说的是不是你啊?”

女子的父母激动得手都在颤抖。

她连忙扶住了父母:

“阿父,阿母,您先别太激动。”

父母老泪纵横:

“出息了,咱们阿女太有出息了!都有文人先生给你写诗称颂哩!”

女子不好意思地抿唇笑了笑。

她因为参军晒得棕黑粗糙的皮肤在当前的审美看来不算漂亮,却有一种别样的风采。两位老人第一次发现自己的阿女其实也很好看,无关外貌,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吸引人。

【第三句。】

【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6

“这不挺顺口的?难道原句不是这样?”

不怎么爱读诗词的朱元璋听完很疑惑。

朱标:……

所以该怎么委婉地提醒自家爹,您暴露了自己的文化水平?

朱橚傻了吧唧地解释:

“这一句是诗一句是词,明显不是原句啊。”

朱元璋死亡凝视:就你懂得多!

朱橚缩了缩脖子,不是您老先问的吗?他回答还有错了。

【这句的前半段出自宋人夏元鼎的《绝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是后世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使用频率极高。】7

【后半句则是出自南宋辛弃疾的一手词作,《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8

紧接着,天幕中又出现了一行解释性的文字——

【词,是宋朝时期十分兴盛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一般会搭配曲子,所以词其实就是歌词。《青玉案》是词牌名,也就是曲子的名字。】

说起来辛弃疾和夏元鼎还是差不多同时期的人物,或者说辛弃疾晚年就和夏元鼎的活跃时期有重合。

所以如今年轻的辛弃疾是没听说过这个人和这句诗的,他看着天幕中的诗词混搭觉得还挺有趣的。

夏元鼎倒是哽住了。

稼轩先生的词他自然读过,他完全没想过自己的诗能和对方的词串在一起。虽然仔细诵读时会觉得别扭,但乍一看,还别说,确实很和谐。

夏元鼎哭笑不得,所以他该荣幸和稼轩先生以另类的方式相提并论了吗?

【类似这种的搭配还有很多啊,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举杯销愁愁更愁。】9

说着把原诗贴在旁边,还贴心地注解了一下诗词的创作背景。

李煜&李白:……

也、也行吧,拼上去不是很违和。

【再比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无人知是荔枝来。】10

李白再次:……

李隆基&杨贵妃:???

回旋镖居然还能误伤旁人的。

看着后半句诗词旁边的注解,李隆基顿时觉得这个瓜不香了。

那个杜牧是后世哪个子孙在位时出现的人?居然敢拿他给爱妃送荔枝的事情出来嘲讽他!可恶!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