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亿万美元保姆(1335)

作者:米迦乐 阅读记录

先看索罕的笔录。

从一开始索罕就声称自己是“被利用”的,这种屁话不予理睬,再怎么“被利用”,也是索罕扣下了扳机,任何辩解之词都是想为自己开脱罢了。

重点是他说出了直接威胁他或者不如说给他交待任务、给他弄来枪的那个直接负责人的名字,这在洛杉矶警局公开的笔录文件里是没有的。这份笔录比较潦草,除了一些拼错的单词之外没有任何涂改和修改,做笔录的警员的名字之后没有出现在洛杉矶警局或是FBI的正式报告中。

张文雅看完后将这份笔录递给肯尼思,肯尼思看完后转手给沃伦。

再看罗伯特竞选团队拟出的嫌疑人名单,别说,名单真的很长!鲍比叔叔担任司法部长期间可以说是手段强硬,打||黑成果显著,到现在仍然是美国最知名的司法部长没有之一。那么当然得罪的人也是非常多的,竞选团队认为black帮分子嫌疑最大,因为鲍比那几年真的把black帮逼得鸡飞狗跳。

其次是因为鲍比十分同情非裔民权斗士马丁·路德·金,白人种族主义者也很可能对他下黑手,但没有□□帮派那么迫切,鲍比要是真的竞选获胜,肯定会继续数年前在司法部的未完工作,继续加大力度对付black帮派。

至于古巴的卡斯特罗之类,反而没有被当成真正的威胁。

名单上前排是black帮头目,其次是一些白人极端种族主义组织的领导者。另外有半张单独的纸片,上面潦草的写了三个人名。

张文雅拿起这份非常短的名单,问:“这是怎么回事?”

肯尼思正在看索罕的笔录,闻言凑过来看了一眼,接着蹙眉。

“我看看。”

他将纸片翻转过来:背后没有字迹。又翻回来,沉吟片刻,递给沃伦。

沃伦很快扫了一眼三个人名,面无表情。

接着看FBI探员的原始报告。

FBI探员谨慎的认为索罕很可能只是“执行者”,他有上线,但上线某某当晚便被发现已经死了至少二十四小时,也就是罗伯特遇刺之前,这个给索罕弄来枪的上线就已经死了,死的很干净利落,上线的尸体没有透露任何有用信息;

接着追查上线的日常往来、电话账单、常去的餐厅、理发厅等等,把死者住所周边走访了个遍,洛杉矶警局派出数十名警员配合FBI进行拉网式调查,走访了上千户附近居民,但没有什么有用的线索;

索罕一个新移民,对罗伯特哪来的这么大仇恨,罗伯特甚至都不是加州本地的国会参议员。索罕真要对美国、对加州有意见,更应该针对加州本地的政治家,居然会找上一心为穷人谋福利的罗伯特,这才是最大的讽刺好吗。

索罕的“苦衷”也没有什么稀罕的,对方大概率用他本人或亲人的生命要挟,他只能从了。但足够愚蠢,他没有想过杀了罗伯特之后他的家人会遭受的事情并不比死好在哪里。他入狱三十多年,他的亲人们也背负了三十多年的骂名。

说到底,人都是自私的,所以才会显得出身豪门的罗伯特格外的天真、善良、理想主义。

最后看罗伯特的好友金泊思先生的备忘录。

手写,措辞比较激烈,认为罗伯特死于哥哥的敌人的毒手。肯尼思家族对肯尼思总统之死的调查报告《沃伦报告》几乎没有什么异议,这是很让当时的美国群众不解的事情,群众自动理解为肯家不敢追究真正的凶手,可见凶手的势力极大;而当时谁的势力最大呢?当然是之前的副总统、现在的总统约翰逊。

约翰逊背后的势力是德州石油豪门。

军火商。

从之后约翰逊不断增加派往越南的军队人数便可以知道,这一笔军火商赚麻了。

罗伯特也没有公开发表过对《沃伦报告》的异议,是他认为自己将来也会成为总统,到时候就能用总统的权利查看未公开的《沃伦报告》文件,并且有足够的资源追查真凶。

所以敌人必须在他没有当选总统之前干掉他。

这也是奥利弗·斯通的电影《JFK》的理论,兄弟俩都死于同一拨势力,并且是军火商的阴谋。

金泊思的思路也没有什么新鲜的,唯一跟斯通导演不同的地方是,他确定的说,罗伯特知道真凶到底是谁,甚至给了他一个大方向:德州的大企业。

张文雅倒是觉得真凶未必就是军火商。她现在对华盛顿的政界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是,军火商贼赚钱,还是默默赚钱、赚大钱的主,所以超有钱的企业的理念是我靠钱砸,只要能用钱办成的事儿就不叫个事儿。军火商根本不需要刺杀总统才能在越南开打,他们只要说服足够的国会议员就行,国会通过的事情,总统也没有办法反对。

上一篇:软诱 下一篇:小甜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