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亿万美元保姆(678)

作者:米迦乐 阅读记录

说的真好呢。

“你不想对我的父母说些什么吗?”他看着她。

啊?说什么?

张文雅一怔。

“父亲去世的时候我还太小,我还不会走路,更别说记住他长什么模样。”肯尼思伤感的说:“我只能在照片和录像上见到他,人们都说我的父亲非常了不起,甚至可以说‘伟大’,但我连他曾经抱着我都不可能记得,他对我来说就是个陌生人。可人们还总是会问我,你记得你的父亲吗,或者你怎么看你的父亲。我经常不知道要怎么回答。”

怪可怜的。

她抬手摸了摸他脸庞。“你现在有我。”

他勉强一笑,“是啊,我很幸运,我现在有你。”

她想了想,“你希望我也称呼他们父亲和母亲吗?”

他内心欣喜,“如果你愿意的话。”

那……好吧。好像男人都以为这样更显得亲近,不过他父母都亡故了,口头表示一下尊重也是个高姿态。

“父亲,母亲,我是阿妮娅,我和约翰订婚了。”停了片刻,接着说:“我很爱约翰,约翰也深爱我,我们现在很幸福。”

肯尼思接着说下去,“将来也会很幸福。”

张文雅便笑了,点点头。

谁不想要幸福的生活呢?

*

又在鲍比叔叔的墓碑前放下一束深红康乃馨。

肯尼思对叔叔的记忆更深一点,鲍比叔叔遇刺身亡的时候他都五岁了,也是记事的年纪了。鲍比叔叔对大侄子十分疼爱乃至宠爱,冬天带他滑雪,夏天带他游泳。鲍比叔叔在纽约当国会参议员的时候十分忙碌,但每个周末都会返回纽约,每周都要来见他们母子,至少要共进一次午餐或是晚餐,以至于埃塞尔婶婶都抱怨起来,说鲍比叔叔在自己家待的时候都不如他在杰姬家待的时间多。

所以那些叔嫂文学并不是空穴来风。

小肯尼思伤感又欣慰的向鲍比叔叔介绍未婚妻,说的话比对父母说的话加起来还多。

张文雅想着他还是个小婴儿亲爹就死了,会把亲叔叔当成daddy再正常不过。埃塞尔婶婶有所不满也正常,鲍比叔叔的孩子实在太多了,她在家带孩子就是有佣人和保姆也会忙得四脚朝天,结果孩子他爹回了家不在家待着,还要花大半天时间去嫂子家里,埃塞尔没跟鲍比上演“葡萄架倒了”那委实是真爱了。

她对罗伯特·肯尼思倒是更敬佩一些。他担任参议员的时候不仅仅只管纽约州的事儿,还心系全国,亲自去一些极端贫穷地区考察当地贫困居民生活,在六十年代的参议员里不说绝无仅有吧,也是屈指可数。

作者有话说:

*说到我国六十年代粮食危机,肯尼迪政府都已经做好了中国要求增加小麦出口配额立即批准的准备,但我国大概是担心美府提出附加条件,一直没提,最后是找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买了更多的小麦。

*看一些讲肯尼迪与中国的关系的论文挺有意思的,当时华盛顿没人知道要怎么跟中国打交道。

*中美建交是1979年1月1日。

第329章

◎老人政治,贤者时间◎

富豪家庭大少爷能做到这样, 在当时也是极为罕见的。真正体验贫困生活对大少爷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能进入贫困居民住房亲眼看看那些人到底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也不是一般政客能做到的。

政客和政治家不同, 政客玩弄手段, 政治家总归还是想要做点实事、做点好事的。

老肯尼思兄弟都是理想主义者,但不幸的是触动了利益集团的蛋糕,到底还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留给家人们巨大的伤痛。俩兄弟的个人魅力在当时其实还没有那么大,但随着时间流逝,美国群众发现那些来来去去的政客中没几个能跟老肯尼思兄弟相比,不论是个人魅力还是办事能力都相去甚远, 自然要怀念起年轻的肯尼思兄弟。

肯尼思总统去世时年龄四十六岁,罗伯特去世时年仅四十三岁, 都是青壮年,相比之下那些六七十岁的总统简直可以算得上半截入土了。

欧洲表亲们也因此总是嘲笑美国政府是“老人政治”, 这可是让美国群众大大不满但又无法反驳的一件糟心事。

*

从阿灵顿国家公墓回了公寓, 肯尼思心情不太好,提着运动包去健身房了。

张文雅也没管他去哪儿,在家收拾东西。

公寓其实不小, 两个人住也很宽绰。面积有一百五十平方米, 两卧两卫,厨房餐厅客厅书房一应俱全,还有一个对着河的露台,露台上摆放着木桌和沙发椅, 春秋季可在外休憩, 十分惬意。

她收拾了一下衣柜, 秋冬衣物收起来, 春夏衣物挂起来。顺便看了一下他的半边衣柜:不错,衣服都挂的整整齐齐,该叠放的叠放,该收纳的收纳。还行。

上一篇:软诱 下一篇:小甜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