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亿万美元保姆(83)

作者:米迦乐 阅读记录

坐在她前面一排的严东宁回头看她一眼,“恭喜啊。”

他这一轮太保守了,结果只拿下一间,失策。到底还是底气不足,钱不够多,砸的便不够大气。他有些懊恼。

*

第三轮,六间。

这一轮商店数量不多,地点也更偏僻一点。

张文雅这次看中一个地点不怎么好但面积比较大的服装店,有一百多平方米,底价五万。

她又犹豫了,五万真不便宜,但要是直接砸十倍是真夸张了点,五倍?似乎又少了点。招标最低加价一千,五倍是二十五万,六倍三十万,七倍?三十五万。

一般人出价多是整数,这是一种奇怪的模式。店面虽好,但要是超过四十万也是在让人下不去手。李老板已经拿下六间,按照平均一间二十五万计算,也已经一百五十万了。严老板三间按照均价二十五万计算,也有七十五万了。严老板或许还能砸一下,李老板看起来这一轮砸完就得收手了。

她想来想去,报了一个三十五万五千。

主席台上在计算谁得标,张文雅紧张得手心冒汗,眼前一阵阵发黑,心慌气短,还心虚,时而又心跳过速。

前面的严东宁看来也很紧张,看来,做儿子的压力也是蛮大的。

终于,工作人员拿着木牌子下来了:严老板拿下两间,李老板也拿下两间。

张文雅拿下一间。

拿到木牌后,她总算松了一口气:幸好幸好。两间花了五十七万,还在预算范围内。

严东宁看了看她,有点意外。本来他以为张家父女没什么钱,张文雅更是看上去年龄又小、又没见过世面,没想到居然有胆子拍到两间。

严老板三轮拿下五间,李老板前面三轮拿下八间,到底是广东大款,财大气粗,几乎拿走了最好的几间。严东宁吃亏在第二轮没放开,十分懊恼。

第四轮是最差的几间商店,等于是边角料了,亏损多年。两个大老板对这些靠边且较小的商店都不太看得上。李老板只拿下一间,严老板拿下最大的一间。

张文雅报了一个十万,拿下最接近南京西路的一间,面积也有五十平方米。

这次就有点轻车熟路了,一万的底价本来就有点偏高,直接十倍拿下。反正最后了,大老板们基本花完了钱,还有钱继续砸的不多。她想好了,这个店面对别人来说鸡肋,对她却是正合适——处在商业街和住宅区的交界处,最适合做甜点店。

面积也合适,不大不小,装修费用也不会太高,还可以直接包给程小山。

又想是不是让程秀梅也投资?再想想,算了,就让程秀梅做供货商,提供茶叶,合伙做生意往往最后会反目成仇,夫妻尚且过不了这一关,闹到带人上门抢公章的事儿且有呢,更何况朋友。

还是单纯的供货商关系更好一点,她宁愿像这次直接送程秀梅一张股票认购证一样,直接用钱来表示感谢,也不要她俩的友情变质。

*

严东宁收好六个木牌,“你不错呀,拿到三间。”

“哪里哪里,我这都是你们大老板们手指缝里捡来的。”张文雅谦逊的说:“你拿到几间。”

作者有话说:

*有个外地老板买了一万本认购证,本来是做员工福利的,但因为后来要实名制,老板就说算了都是我自己买了,一夜暴富,赚了上千万。1992年的上千万是天文数字。这个老板随后以145万的价格买了南京路的6家国营、集体商店,按说应该是连土地使用权一起购入的。这个老板据说后来破产了,不知道是怎么搞的。

*严老板就以这个老板为原型。路人啦,不要在意。

第40章

◎咱老百姓今儿真高兴◎

严东宁摇摇头, “只有六间,爸爸要恼了。”

张文雅瞪大眼睛,“你爸爸不会把你怎么样吧?你可是他儿子!”

他有点郁闷, 摇摇头, “我还有个哥哥,爸爸更喜欢哥哥。”

“不是说爸爸都喜欢小儿子吗?”

“听谁说的?”

“不是都这样吗?”

“不是。”他叹气,“算啦, 这次也算是得到一个经验,爸爸也知道不可能买太多的,领导不让。”

张文雅笑笑,“你们太有钱了, 但又不是本地人。”

*

招标完毕,各人都赶紧出来, 忙着付定金,有人带了足够的现金, 现场就要办理过户业务。

张晓峰等在门口, 见女儿出来,忙把她带到一边,悄悄问:“怎么样?”

张文雅笑着伸出三根手指。

张晓峰兴奋的搓搓手, “不错啊。多少钱?”

她比划了一下。

“可以, 可以!”张晓峰更高兴了。钱他也算过了,能凑到六十多万将近七十万,绝对是一笔巨款,就是只能买到一间也是赚的。他接的淮海中路的改建工程, 工程刚开始, 地价就节节上涨, 还是有价无市。将来南京东路这一片也会改造, 但到时候就会是企业买地来改造,几年后这一片土地一定飙升!

上一篇:软诱 下一篇:小甜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