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雨慆慆浥尘心(52)

作者:风青末 阅读记录

方正——朝浥——似乎不明白,所以责怪喻慆濛不坦诚。

——不对,朝浥到底有多久没回庄春茶楼,没回祁云山了?

--------------------

第20章 前世-惊蛰-风起云涌

============================

一千八百年前,兴定朝,摇漾城。

和好朋友唐翌看戏喝茶散了场,朝浥带着贴身小厮福堤半路偷偷折回了庄春茶楼,从茶楼后门直奔顶楼掌柜房间,翻看起了白萧留下的二月账本。

除了白萧,旁人都不知道这茶楼的主人是十五六岁大的朝浥。朝浥姓朝,作为朝昌明的小儿子,古灵精怪,从小受尽宠爱,看过太多荣华富贵。

他父亲朝昌明是吏部左侍郎,兄长朝青是大理寺少卿,母亲温苏徽也是江南大户人家的女儿,所以只要是朝浥好奇的事情,靠着家底殷实都放手去做,比如用攒的零用钱盘下这栋茶楼,享受做生意的乐趣和烦恼。

朝浥并非整日吃喝玩乐不读书,在父兄光辉的压迫下,他似乎必须读书走上仕途,但总是能以旁观者身份观丈夫和大儿子口中朝局的温苏徽对此保留了意见——她不想家里所有的男人都被卷入摇漾城风云里去,想让小儿子多单纯快乐一会儿。

朝浥原本没那么着急看账本的,但春节那会儿他跑了老远的路才请来城西郊集市上的说书人陈浔,这会儿急着看这民间说书人有没有带来生意。

“嘿,还真不错。”,朝浥自言自语道,银子流入超过一月两倍不止。

庄春茶楼一共三层,一二楼接待客人,三楼是多出来的一间阁楼,不大,就像茶楼多出的一块瘤子,比起京城其他大户酒楼客栈算矮的。

根据白萧的说法,这茶楼的原主人离开京城了,临走前交代白萧找个有缘人收了茶楼,还让白萧留下来给新主人帮忙。

经常和一群朋友来这儿喝茶聊天的朝浥就是那个有缘人。

买茶楼花的钱不多,还得了个白萧这样凡事亲力亲为有能力的帮手,朝浥以为捡了个大便宜,哪想到在盘下这茶楼后三个月,茶楼的生意都平平无奇,收支相抵,偶尔还亏银子,朝浥这才磨刀霍霍开始改革。

真正改起来才发现这茶楼死气沉沉,经常喝的茶不香了,经常从三楼看的风景不美了,经常吃的小食不香了。朝浥从好朋友唐翌那里讨了好茶,让白萧去苏杭跟那茶的供应商谈合作,又让白萧引进新鲜水果,找了做糖酥点心的于大厨,添了一部分软坐垫和矮桌。

生意好了一阵,人流量又回到了原来的水平,眼瞅着要过年,茶楼再不进些新鲜事物,过完年就得垮了。

“少爷,您这趟远行可真没白跑。”,朝家家仆福堤看到朝浥脸上得意的笑,随机崇拜夸赞道。

之前是小流浪儿的福堤并不懂生意上的事,只知道跟着朝浥到处跑,朝浥乐了他就乐,管它是在府里读书,还是跟朋友吟诗作对,还是大老远跑去京郊赶集。

“这事儿还得谢谢你,要不是你知道陈浔在那里,我哪有机会找到这么好的说书的。”,朝浥说着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账本。

陈浔本是隔壁益州城里开医馆的郎中,为人和善,儒雅谦和,给人看病亦是尽心尽责。四年前的夏天,暴雨冲刷下的泥石流轰然砸倒岳丈家的木屋,回娘家省亲的夫人孩子和岳父岳母无一幸免。陈浔日夜兼程快马飞奔至南方,在满目苍夷的山下村庄找了又找才确认岳丈家的位置。

彼时,连木屋的断壁残垣都所剩无多,爱人皆死无葬身之地。陈浔带着几块残破木材回到了益州,关了医馆,在城郊说起了各类悲天恸地、好梦难圆的故事,说得台下人泪水连连,抱团取暖继而珍爱生活。

朝浥去听过几次,听完无泪却怅然若失许久,反复咀嚼其文之意,常生“何至于此”之叹,与陈浔交谈生死,以未见死亡的天真乐观开导陈浔,而陈浔终是以笑待之,答应了加入茶楼的提议,去了摇漾城。

朝浥对陈浔笑容后的悲痛无可奈何,只得信了他说:“也好,那就换个地方活着。”

福堤想起对陈浔名声的道听途说,不好意思地向朝浥笑着,“哪儿的事儿。”。

福堤是温苏徽和朝浥在京郊捡的小孩儿。

温苏徽被朝浥缠着去城郊逛街,他们刚见到福堤时,正是赶集最热闹的时候。十二岁的小福堤躲在包子铺对面的墙角里虎视眈眈地盯着刚出炉的肉包子,只穿了一件薄衣的他冻得直打颤,那牙磕牙的声音刚好被路过的十一岁朝浥听见了。

温苏徽顺着朝浥的手指看过去,见这孩子与自家孩子一般大,一对比就看不得别人受苦,便买了一屉的包子请福堤吃,又知道了没了母亲的福堤刚从父亲的毒打里逃出来,善心一发不可收拾地将福堤带回了朝府,把他留在身边当个玩伴,福堤也对朝家忠心耿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