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巫+番外(216)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便到了三月里,东宫大喜,姬昊于宫中设宴,群臣皆入宫赴宴以庆贺太子大喜。

原本姬昊想宣赵珩赵琮兄弟俩入宫,借机抬举抬举赵家人。不过被姬元煦劝下了。只说赵家人出身乡野,不懂宫中礼仪,更不懂大臣之间的机锋,恐被人下套,到时闹出笑话,反倒叫皇家没脸。

姬昊一寻思倒也是这么个理,便也作罢。

杨泉则顺势道:“若陛下想抬举赵家人,不如赐兄弟俩一个小官儿当当,朝廷正当用人之际,兄弟俩若得陛下赏识,想来会感恩陛下,替大周守好西北。”

不等姬昊开口,姬元煦便嗔怒道:“杨公公这话说的,本宫正待推行新法令,官职皆应凭功而得,岂能叫赵家兄弟凭白得封赏?好处若给了自家人,新法令的推进也必当受阻啊,杨公公这是要将本宫架在火上烤不成?”

杨泉陪笑道:“老奴眼皮子浅,殿下莫跟老奴一般见识呀。”

姬昊闻言,点着姬元煦的脑袋笑道:“你这小子,总是循规蹈矩,以后如何能斗得过朝廷那帮老家伙。”

“无规矩不成方圆。既是儿臣提出的变法,理当给群臣做个表率。”

姬昊对姬元煦愈发满意了:“若朝臣们都像煦儿这般一心为公,朕也能轻省不少。不过该给赵家的好处还是要给。”

他寻思片刻,问姬元煦:“依你所见,赵家兄弟能耐如何?”

姬元煦如实道:“若非新法令推行之际,儿臣必会向父皇举荐赵家兄弟俩。我这两位舅子虽出身差,但也请了先生读书,又有赵都督身传经验,于武功兵法上也有小成。若有机会,未来未必不会成为顾少将军那等青年才俊。”

姬昊就明白了。便道:“朕有心对杨氏用兵,然我大周少良臣名将……”

姬元煦“啧”了下嘴,像是突然想到什么似的,说道:“西北总要征兵的,既要推行新法令,不如再添一项军中比武,父皇觉着如何?”

姬昊略一咂摸,笑着点头:“若那赵家兄弟真有能耐,朕给架个梯子自能爬上去,如此也能服众。”

姬元煦忙拜倒:“若推行比武,还能从中选拔良才,父皇英明。”

姬昊心中暗喜,也自觉此举甚妙,倒也当得一句明君圣主了。

此事落定,姬元煦便安心成婚去了。没能被姬昊宣进宫,赵家人也乐得轻松,趁着月色在城中闲逛起来……

第112章

太子大婚,举国之喜,国都今日不设宵禁,君民同乐。因此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十分热闹。

“自门阀自立以来,国都城可很久没这么热闹了。”

“是啊是啊,今日小老儿我赚了不少呢,小孙儿念书的银钱也都攒了不少啦。”

“若太子天天大婚就好了,我们也能多赚点儿。”

“你小子想什么呢,天天大婚你怕不是要把太子殿下给累死。”

“……”

周围人闻言不由大笑起来。

“国都的人可真有才。”赵琮路过听了一耳朵,忍不住吐槽一句:“太子大婚的钱也是国库出的,国库的钱还不是天下人缴的税银。”

“百姓所求不过吃饱穿暖,这些小摊贩哪个不想着多赚钱呢。今日不设宵禁,摊贩比平时多赚了一倍的钱,便想着若日日都能赚这么多钱就好了。人之常情。”李玄度道:“你们读《周史》时可曾注意过,往前几朝,凡国家兴盛之时宵禁制度便十分宽松。街市繁华,百姓和乐,国库也丰盈。但若时局紧俏,便要从严设宵禁以巩固城防治安。”

“延长夜晚时间确实可以促进经济。”赵珩道:“国都繁华之地,若太平光景,倒可专设一条街作为夜市,既能集中人手保安全,又能让出夜市的百姓多赚钱,商人缴税多了,国库也自会慢慢充盈,利国利民。”

李玄度点头称赞:“阿珩此法不错。”

赵珩敛眉思量一会儿,想着待回去后便将此法写进自己自撰的那本治国策中,不过若施行还需多琢磨,加以完善。

李玄度见他眉头蹙起,不由笑道:“赵大公子,今日难得出来消遣,何苦皱着眉想些烦心事。”他抬手在赵珩下巴撩了一下,一副浪荡公子模样,笑嘻嘻道:“来,给爷笑一个。”

赵珩被当街“调戏”,惊的下巴都要掉了。

李玄度不以为然,撩完就跑。

赵琮左顾右盼全然没注意二人之间的机锋,瞧见什么似的登时眼睛一亮:“先生,前面有卖羊肉锅子的,咱去吃吧。”

“成,走了许久腹中空空,也该吃点宵夜了。”

赵珩这时回神过来,一把拉住李玄度的手腕,倾身过去小声道:“玄度来国都一趟,倒学了那些纨绔子弟一身轻浮孟浪的臭毛病。看来是我这段日子疏忽了,今夜当找玄度好好说说话了。”

江甯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