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巫+番外(239)

赵珩目光一凝,深深的看了眼赵琰。

赵琰迎上他大哥的视线,压低了声音道:“大哥前次来信不是问过我能吃下多少粮么?”他点着地图上的昌州城,一字一顿道:“我吃不下的,他们可以。”

“祸水东引。”赵珩低低笑了起来:“阿琰呐阿琰,老赵家的心眼子怕是都长你身上了。”

赵琰收回手,插进袖管笑的一脸谄媚:“大哥的心眼子不比我少。不过此事若成还需从长计议,我手底下人手不够,到时还得劳大哥同李先生说说,让范帮主看在他老人家的面子上借我百十号帮中兄弟用用。”

他咂摸下嘴,浓眉一拧:“我琢磨着给楚氏的人下个套,既要套走陇西的粮,又不能叫这批粮落到楚氏手里头,不然到头来遭罪的还是我大周的弟兄……”

赵珩将地形图来来回回又看了一遍,最终将目光落在一处,忽地笑了:“阿琰,你还记得悬剑关么?”

“悬剑关……”赵琰倏然瞪大眼睛:“马帮,秦阳匪患,悬剑关!绝佳的伏击地!”

一连串记忆连起来,赵琰心里头也隐隐有了章程。

“这事儿待我从南平关回去就着手操办。”

赵珩就道:“犯不着这么急,过了中秋方是秋收时节。何况缺粮的是楚氏的人,咱们只需放出些风声,不管是卖粮的还是买粮的,都会自己找上门来。你眼下要紧的是好好办酒,白小姐乃白氏嫡女,未能风光大办已然委屈了人家,可万不能再失礼数了。”

“都听大哥的。”赵琰笑呵呵点了头。

赵珩抬手揉了揉弟弟的头。

赵琰很享受大哥摸他的头,只是记忆里有限的几次接触,大哥的手都是冷冰冰的。但现在不然,大哥的手掌宽厚,暖和极了。

“真好……”赵琰低声喃喃,心里想着娘泉下有知,必能安心了。

第124章

西北的天气冷的快,刚到中秋凉意便扑了一脸。

周军围困沂山关已有月余,除诈杨冲出城那次,双方未再有过交战。杨冲被革职,他那好侄子杨凌叫他回原州城养老。如今守沂山关的是杨凌妻弟吴忠。此人庸碌,唯有一点好处,就是听杨凌的话。

周军三五不时的去沂山关下叫骂,吴忠连个面都不露,关城好似被泥浆糊住了一样,连个苍蝇都飞不出来。时日一久周军便也没了耐心。

一大早方野拿了国都来的折子,正碰上从沂山关回来的将士们,隐约听着几声抱怨,他眉头微蹙,加快步子去了中军大帐。

“……大公子,太子殿下的密信还有一道宫里出来的折子。”方野将东西递上,纠结了一瞬,说道:“大公子,战事几个月未有进展,底下将士们似有些松散怠慢。冯起张齐二位副将军多番敲打警告,可过两日老毛病又犯了。”

赵珩就道:“赚杨冲出关那一仗打的太痛快了,这些臭小子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岂知沂山关是那么容易攻下来的?军纪散漫,想必有些将领心中也生了几分不满的心思,上行下效罢了。打仗非一朝一夕之事,若连这点耐心都没有,未来也难担重任。”

方野越想越生气:“小人算是品出来了,他们不过是觉得大公子年纪轻轻便做一军主将不服气罢了。但大公子也是凭自己的能力博来的,南平关全军将士亲眼看着的!他们却只认为那场胜仗是侥幸,却不知这场仗背后大公子和李先生花费多少心血。”

“有什么好生气的,我又不是金元宝,还得人人见了我都喜欢。”赵珩笑着摇头,点着宫里下发的折子道:“不止将士们,便是朝廷那帮大臣也急了,陛下下令,命我们腊月前务必解决了陇西战事,朝廷没那么多粮饷。事若不成,则革职问罪。”

方野听了更来气了,梗着脖子嘟囔:“朝廷也不干人事儿。”

“朝廷要是干人事儿大周也不是今天这副破烂局面。”赵珩把折子随手丢了,道:“这还是元煦周旋下来的结果。不过寒冬腊月冰天雪地的,仗不好打,将士们也遭罪,最好能在入冬前解决战事……”

赵珩眯起眸子,决定冒一次险。

中秋前,赵琰弄了几坛子秦阳米酒给赵珩送了过来,原想着大哥不能去观礼,但喜酒总是要喝的。

今日刚好中秋,赵珩头一次破了军中不饮酒的例,把几坛子酒给将士们分了。虽每人只分得一小碗,那也叫将士们狠狠解了馋,营帐中难得有了几分喜气。

赵珩同将士们同饮一杯,说了些不痛不痒鼓舞人心的话便回帐子去了。他进去时李玄度刚好勾勒完最后一笔。

听着声知道是赵珩,李玄度也没抬头,只说道:“这玉佩小,刻符文费眼睛,好在我刀工不错,一次就成。不然若把玉佩刮花了,阿琰那精细鬼还不心疼死。”

江甯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