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巫+番外(259)

“哦?说来听听。”

姬元煦上前一步:“顾都督父子执掌碧水关多年,城防军务都了然于胸。顾将军青出于蓝,于碧水关也颇有威望。既调走顾都督,不如直接提拔顾将军暂代碧水关都督一职,倒也省了多方调动。”

有大臣附和道:“太子殿下言之有理。”

姬昊略微点了点头,似在思索姬元煦的提议。

吴侍郎这时又道:“太子殿下顾虑的是,不过臣以为顾将军纵然天资卓越,但为人未免轻狂,若执掌一军恐怕还需磨练磨练。何况顾都督远去昌州,情势尚不明朗,身边若无可信之人只恐举步维艰。若有顾将军从旁辅佐,想来顾都督也能放心施展。”

姬昊点着姬元煦笑着说:“太子,举贤不避亲。倒也不必为了避嫌就不许旁人提拔你岳父了。赵平都保边关多年安定,乃有功之臣。其子赵珩现下也是镇守一方的都督了,反倒是赵平都,这些年在南平关属实有些委屈了。也是时候动一动了。”

“父皇……”姬元煦本想说连赵珩都可以督军一方,他甚至比顾兰西还要年轻,还要狂傲,那如何顾兰西就不能留守碧水关呢。

只是不等他继续说下去就被姬昊打断了:“此事朕心中还需斟酌考量,今日朝会便到这里吧。”

散了朝,宋镜敛见姬元煦仍不大开怀,不由问道:“殿下今日怎么了?”

说完又拢着袖子自个嘀咕道:“其实殿下的提议在理,眼下这种境况能少折腾就少折腾,两大关城同时换都督也确实欠妥。但站在陛下的角度来看,顾氏父子同掌大周重要关口是件很危险的事情。”

“可赵氏父子也是一门两都督,西北尽在赵氏父子手里,难道父皇对赵氏就安心了么?”

宋镜敛道:“西北毕竟偏远。可昌州背后是繁华江南,碧水关之后更能直捣国都。这岂是南平关能比的?说句不中听的,南平关在西戎手里数十年的时候,大周不也依旧安稳么。那样荒蛮的地方陛下心里不在乎,真正在乎的只有我们呀。”

姬元煦纠结了一瞬,终于决定对自己的老师坦白:“我不愿调动赵都督其实是有苦衷的,我不能让父皇见到他。”

“这却是为何?”

姬元煦道:“我的岳父……老师当年应当也见过的吧。或许你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常伴随隐太子伯伯左右,是东宫侍卫首领,赵平。”

宋镜敛眼皮子跳了两跳:“陛下虽对隐太子讳莫如深,但毕竟隐太子已故去多年。如果只是一个东宫侍卫的话,陛下或许不会发难。殿下莫非还有其他事瞒我?”

姬元煦深深看了他老师一眼:“若老师得知此事,东宫这条船您便再也下不去了。”

宋镜敛便知道此事干系甚大,他冲姬元煦深深一拜:“宋镜敛忠于殿下,若为国家之昌盛,万死不辞。”

姬元煦忙将人扶起来,叹道:“此事我与堂兄商量过,堂兄允准我将实情告知老师,他说老师忧国忧民,是忠义大臣,可敬也可信。只是我一时不知如何开口方才拖延至今,还望老师勿怪。”

宋镜敛倒觉没什么,谁还没点儿秘密啊。只是他听着姬元煦的话总觉得哪里不太对:“殿下的堂兄是说的哪位?没见殿下同几位王世子走的近呀~”

“哦~”姬元煦轻咳一声,投出一道惊雷:“我说的堂兄是隐太子伯伯的遗孤,他也是我岳父名义上的长子,现任陇西大都督赵珩。”

他说的每一个字宋镜敛都明白,但是拼凑在一起他总觉得眼前乌漆嘛黑的,连天地都跟着转起来了……

姬昊最终还是决定按吴侍郎的建议安排调动。赵平都收到消息后当即安顿好南平关军务,日夜兼程赶往沂山关见了赵珩。

“……太子殿下本欲寻借口遮掩,让我此次不入国都述职,暂时拖延时间商量对策。但陛下以太子妃有孕为由,特许我与家人团圆。看来不可避免要见见故人了。”赵平都眉头紧锁。

“爹也莫忧愁,该来的总会来,有幸赵氏强大起来了,姬昊即便有什么心思暂时也不会动我们。就怕有人从中挑唆,将当年隐太子一事摆到明面上来。不过我想元煦应该不会坐以待毙,不如趁势替我父王还有当年东宫臣属们翻案!”

赵平都心内颇为复杂,这是他多年夙愿啊。只是临到眼前总有那么几分“近乡情怯”的畏缩不前,他转向李玄度拱了拱手,道:“李先生,您神机妙算,可能算到此次是否……”

“爹。”赵珩一脸无奈:“玄度虽可观天象,窥时局,但这种事情如何能算得清。”

赵平都一拍脑门儿:“是我糊涂了。”

江甯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