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巫+番外(32)

李玄序微微躬身行礼,解释道:“臣已派人往四处查探,目下尚未有结果,还请王上耐心等待。”

李玄序心里清楚,天命一断,多半便是那人已经死了。当年若非一时疏忽,他必定能将人留在身边。这十五年他日日殚精竭虑,不曾间断的进行推演,也派人四处寻访,可惜都未曾找到那人踪迹,也是奇了。如今已到紧要关头,天命突然中断,这让李玄序也很焦灼。

楚煜叹了口气:“本王等得,天下大势却等不得。西戎北上,短短数月便已吞并大周西北数座城池,大周根本无力招架。周天子下令勤王,可门阀们光顾着看热闹,谁也不肯兴兵援助,唯恐前脚刚走,后脚就被人偷了老巢。前两日刚传回的消息,周天子要御驾亲征,扬大周国威……”

话至此处,楚煜嗤笑一声:“大周,还有国威么?”

李玄序双手拢在身前:“那王上的意思是……”

楚煜抚了抚星盘上未被熔金填满的一角铭文,眸光闪烁,道:“淮阳虽偏安南方一隅,但亦能深感西北百姓限于兵灾战乱之苦。天子身临险境,救民于水火,本王岂能耽于享乐。理当忧君之忧,哀民之苦。当保驾勤王,与天子共进退!”

李玄序品了品楚煜话里的意思,不由笑道:“王上一动,余下几大门阀肯定坐不住。谁都有问鼎天下之意,不过没人愿意当这出头鸟罢了。今淮阳势大,若再得民意,必定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同样,也必定不是当今天子想要的结果。所以这件事天子只会选择退让,继续龟缩在国都,决不再提御驾亲征之事。”

“而天子弃万民于不顾,边关百姓必定心生怨恨。等到民怨沸腾到一定程度,便是我们的机会。”

楚煜轻笑两声:“不愧是先生,深知本王心中所想。方今天下门阀割据,大周早已名存实亡。我淮阳势大,可震慑诸门阀,但同样也是别人的眼中钉。稍有不慎,楚氏几代积累便付之东流。先生,本王迫切的需要一个契机,一个取代大周的契机。”

玄序拱手道:“臣,明白!”

第17章

姬昊将密折狠狠摔在地上,滔天怒意让他浑身止不住的发颤,丝毫不顾周天子的威严,破口大骂:“楚煜这个王八蛋,他世居南方,西北战事干他何事!”

内侍杨泉捡起密折,安抚道:“陛下息怒。”他叹了口气,道:“陛下下发圣令,令各门阀氏族发兵以助王廷退敌。既有圣令,他们理当遵从。为君分忧是臣子的本分。若不从,才是大逆不道。”

姬昊怒视杨泉:“这么说倒是朕的错了?”

“自然不是。”杨泉赶紧摇头解释:“只是我们都低估了淮阳王的野心,他不仅要地盘,还要民心,更要这大周天下呀~”

“是朕疏忽了。”姬昊冷静下来,以手抚额,一脸愁苦:“西北情况紧急,若再无援军,只怕西戎人都要打到大周国都了。杨陵这个老匹夫,他身在陇西却拒不发兵,该死!那些手握兵权的门阀都等着看朕的笑话呢。若大周亡了,倒正称了他们心意。”

说到此处,姬昊突然落下泪来:“朕乃堂堂大周天子,却半点天子尊严都没有。属国造反,门阀各怀鬼胎。每年向朝廷进奉的税银越来越少,倒像是施舍一般。国库空虚,养兵都成问题。这样的大周,如何才能恢复昔日鼎盛呀!”

杨泉也跟着抹了抹眼泪,哀叹道:“可惜大周无良将。”

姬昊冷哼一声:“非是大周无良将,而是良将都被放逐,不得重用罢了。”

杨泉暗暗瞧着姬昊的脸色,斟了杯茶水,回道:“陛下又想起从前的事儿啦?”

姬昊冷硬的脸缓了几分,面上显出两分悲戚之色:“朕出身卑微,不受重视,是太子哥哥时常照拂朕。可惜太子哥哥遭逢大难,不得善终。那些替太子哥哥说话的朝臣死的死,流放的流放……”

话至此处,姬昊突然道:“顾氏一族便是因此而受牵连,阖族流放岭南。”

“是啊。”杨泉回忆了一下,道:“顾氏善兵,深受先帝重用。早年一直陈兵阳门关,西戎慑于顾氏威名,不敢擅动。顾氏获罪也才十几年功夫,西戎便生了不臣之心,若顾氏再出山……”

像是意识到什么,杨泉脸色剧变,忙跪倒在地:“是臣僭越了。”

“起来吧,你也是为朕考虑。”姬昊沉浸在往事中,并未在意杨泉的话,而是道:“虽然先帝定了顾氏的罪,但再想想,手握重兵的顾氏牵连进太子哥哥那件事中……毕竟事涉弑君谋反,滔天之罪,父皇竟仅仅流放了顾氏。是不是说明在父皇心中,顾氏之罪尚有转圜的余地……”

江甯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