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向南方的浮萍(33)

作者:南边的山 阅读记录

做儿女的有几个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为了养育孩子,付出多少心血与操劳,那是不可想象的。

正如红楼梦里‘好了歌’所写的那样;“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过了两年,上山下乡浪潮,袭遍全国所有城市,小丽两个姐姐,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去了父亲当年打游击的地方插队。

当地领导,好多都是父亲以前的部下,知道了老领导的儿来插队,自然对两个姐姐格外照顾,时不时地去探望她们。

大姐到农村生活,适应得很快,也能吃苦,下地干活十分卖力,深得生产队社员的好评。几年后,被推荐上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当地一个大型矿山工作。

上班没多久,在一个国庆假期,就与相爱多年、长相俊朗、精明能干的农村小伙,举办了婚

大姐结婚后,仍然坚持学习,生小孩三个月后,考上了研究生,孩子留在农村,由孩子的奶奶带着。

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岭南,一个科研单位工作,依据政策和自身条件,姐夫也随着来到城市。

二姐在农村,表现也不错,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学习高中课程,下乡那几年,她从没间断过,自己通过努力,也考上本市大学。

小丽家由于各种原因,总是聚少离多,直到小丽大学毕业,从盛京回来,一家人才算真正的团聚。

女儿回到身边,父母心情好渐渐地好了,也开朗了,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来,平时严肃的父亲,常常也能哼几句,跑了调的老歌。

逢年过节,全家聚在一起时,免不了吃吃喝喝,大姐夫人勤手快,忙里忙外,会做几个拿手的家乡菜,很对父母的口味。

小丽大姐夫,常用他那带有浓重的,家乡味的普通话,讲起笑话了,有一种自然的幽默,逗得全家人捧腹大笑。

大姐夫对小丽父母十分体贴,买油,买米,买菜,从不用两位老人操心。只要有老家寄来特产,他首先送给两位老人,嘴也特别甜,“爸,妈”总叫个不停,二老的心里,别提有多舒服了。

小丽有时感觉到,父母对大姐夫的喜爱,远比对三个姑娘亲,她心里偶尔也泛起点小嫉妒。

父亲老战友说;小丽父母老来得‘子’,半路捡了个好‘儿子’,这是他们修行好,也是上辈子积的德。

熟人也经常唠叨;自家都儿子,能有人家女婿,一半的孝顺,也就心满意足了。

然而在现实中,大部分做儿子的,往往在小事上,粗心大意,在老年人的生活上,关心得不够,也没有不那么细致,不像女儿那样,暖心体贴。

有儿子羡慕有女儿的,有女儿羡慕有儿子的,这也不用奇怪,‘得陇望蜀’的人,也不是少数。

…………

方伟静静的听着,小丽的叙说,就像听故事一样,了解到她这几年来的经历,在他的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小丽觉得自己说得不少了,便停顿下来,瞧着坐在旁边的方伟,目不转睛地瞅着自己,仿佛被他的眼神刺了一下,她迅速站起来,招呼方伟向山顶走去。

两人走到山顶,停住了脚步,遥望远处蜿蜒起伏的群山,波光粼粼的大海,浪涛拍打着沙滩,他俩内心起伏着。

俯瞰着高楼林立的城市,到处是在建的工地,多么的雄伟壮阔,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展开在他们面前。

小丽触景生情,兴奋又感叹;自己整天忙忙碌碌,从来没有从另外一个视角,审视家乡的变化,脚下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

小丽思绪万千,心情舒展开来,沉浸在遐想里,随口朗诵苏轼诗一首,‘题西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家乡山河的壮丽,大自然的美景,伴着泥土的芳香,小丽陶醉在其中,豪情有点奔放,以诗抒发她的情怀。

同时感染了方伟,赋诗一首,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寻千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两人互相对视着,会心地笑起来,方伟和小丽用足全身力气,扯着嗓子,一起大声喊;“梧桐山,我们来了。”

喊声回荡在群山之中,余音缭绕在天地间,一声接一声地传播着,随着天上云朵,飘向很远的地方。

他们疯过一阵后,冷静下来。小丽说道;“整天忙来忙去,也不知道到底在忙些啥。这几年,一直没有亲近过大自然,我们这里虽然变化很大,但没有具体概念,只有一个大概印象。今天,站在梧桐山顶,才真正领略到,家乡变化之美,着实令人惊讶。刚才朗诵的那首诗,是我对家乡表达缺乏了解的歉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