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技术宅太子+番外(271)

一般而言,一篇好的书法有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一是笔法,要求书写人能熟练地执使毛笔,掌握正确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笔法、用墨法等技巧。这个方面,太子殿下功底深厚,各种字体都可以熟练切换,没有问题。

二是笔势,要求书写人妥当地组织好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

太子殿下的书法就和他的人品一样,舒坦,亲切,仁厚,没有丝毫的滞涩阻塞之感。运笔行云流水,非常流畅,各个转折停顿的地方顾盼生辉,完美衔接,基本可以做到“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

所以,这个方面也没有问题。

那么问题就是出在这最后的一点,笔意了,它要求书写人在书写的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气质、情趣、素养和人品风度。

看着傅山先生眉头紧皱,只顾伸着头,盯着他的这篇字翻来覆去的仔细瞅,胤礽干脆直言,“先生无须多想,孤只是于昨天做了一番自己反省,有了一些感悟罢了。”

“可是石溪那个假和尚又和太子殿下说了什么?”

傅山先生很是气愤。

明明这大半年下来,太子殿下的书法已经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儿,今儿却突然变回以前的干瘪内敛,满篇都是离尘出世的气息,肯定是那个假和尚造的孽。

胤礽在心里默默的叹了口气。他就知道,自己但凡有丁点儿的情绪变化,也瞒不过石溪道人和傅山先生的眼睛。或者应该说,是自己的手在画画和写字的时候,出卖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轻轻的摇了摇头,胤礽索性老实的承认,“是孤自己的问题,石溪道人前几天有劝导过孤,“入世为人”方为人间正理。”

傅山老先生瞪眼,“既然如此,不知太子殿下可否告知老夫,你昨天都有了哪些感悟?”

胤礽笑了笑,没有回答,反而问了一句,“先生一生钻研道家文化,以道家圣人的大弟子自居,肯定知道,儒家的“内圣外王”这四个字,其实是出自于《 庄子·天下篇》。”

“不错。自宋朝以来,随着儒家,道家,释家三教合流,程朱理学出现,不管哪个学派都开始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学精要。”

傅山老先生继续瞪眼,虽然回答了胤礽的问题,却是不满意他转移话题的行为。

胤礽伸手拍了拍老先生的胳膊,让他稍安勿躁,耐心的听自己解释,“孤当年反对程朱理学,不是反对它的王道教化,只是不认同它把释家的“禅道”用在普通老百姓的身上,尤其是这天下无辜的女子们身上。”

“《天下篇》中记载,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此即“内圣外王之道”。孤自己做个简单的理解就是,修身养德,为“内圣”;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外王”。”

傅山先生耐心的听了,却是不领受胤礽的安慰,对于太子殿下拿他当幼小无知的四阿哥哄着的行为更是不乐意,口气硬邦邦的回答,“虽然有些过于通俗,但确实是这个理儿,太子殿下理解的没错。”

“先生你说,古往今来,有那么多人孜孜以求的追寻“内圣外王”的最高境界,可是有几个人敢自称修成正果了?”

“孤的皇阿玛更是一心一意的要求自己,努力的做到“内圣外王”的各项标准,这些年来孤都一一的看在眼里。”

傅山老先生惊讶,“太子殿下昨天莫不是学了阳明先生龙场悟道?”

胤礽失笑,“先生,孤岂能有阳明先生自学成才的大智慧?世人都说“孔孟朱王”,但是实际上,王阳明先生突破了前朝朱子理学的专-制局面,大兴陆王心学,集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于一身,其学术思想远播海内外,当属华夏“内圣外王”第一人。”

“孤只是,从自家皇阿玛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影子。孤害怕有一天,也会和皇阿玛一样,明明心里明白,明明是立志要成为阳明先生那样的千古人物,却因为各种心软不忍,坚持不住自己的原则。”

对于少年太子的自我担忧,自寻烦恼,傅山老先生又是心疼又是气愤,“太子殿下,皇上有时候确实感情用事,可是老夫并不认为这是什么不好的缺点。”

“生而为人,谁不是有着七情六欲?当顺其疏导,岂能无端的因为担忧那些莫须有的未来,而进行自我压制?”

胤礽摇了摇头,“先生此言差矣,你看了孤刚刚写的字,可有自我压抑之感?”

傅山老先生是真的有点生气了,白花花的胡子翘的老高,不顾太子殿下的身份和面子,直接开始唾沫横飞,“太子殿下,就是因为这样,才更让人担心。如诱大师一直担心太子殿下的悟性和佛性。结果你自个儿领悟了道家的随性。”

痒痒鼠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