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级艺术狂徒(132)

作者:言朝暮

漫长的旅途,难熬又急切。

贺缘声终于在清泠湖,见到了心心念念的师父。

可惜,师父却再也见不到他。

贺缘声记忆中的冯元庆,年轻英俊意气风发。

穿西装,是最为俊朗的文人,穿长衫,是最为优雅的音乐家。

重逢时的冯元庆,皮肤枯槁苍老,咧着干燥的唇,戴着可笑的黑色墨镜。

而墨镜的后面,是遮不住的镜框缝隙,是藏不住的丑陋伤疤。

“——多好啊。”

冯元庆的声音,从老式磁带机里传出来,伴随着沙沙沙的杂音。

他在感慨一手带大的柏辉声,奏得一手好二胡。

他在欣喜恢复的高考,万千学子涌到图书馆、书店、学院,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

录制于四十四年前的老旧磁带,仍旧完整的保存着冯元庆永远乐观轻松的声音。

“辉声的英文念得很好,他从小就跟你一样,认定了希声是自己的亲人,怎么都要带它回家才行。”

“缘声,我年纪大了,去不了那么远的美国了。下次我让辉声替我过来,替我看看你帮希声找回的五件钟。”

他的声音轻快,说着一切美好的想象。

仿佛辉声来了美国,他就能看到愈发完整的希声似的。

可那个时候,他早就看不见了!

磁带机咔哒一声,转到了最后。

贺缘声的手掌轻轻拂过磁带机,看着自己亲手写下的“1977年冬,冯元庆来信,壹”。

他想到冯元庆乐观从容,想到自己对师父遭受的苦难毫无觉察。

想到钟应所说,师父想亲眼看见东方初升的太阳……

“他看不见了,再也看不见了……”

老人的声音颤抖,喃喃自语,缓缓抬起视线,看着年轻又懵懂的钟应。

“因为师父悉心教导的学生,犯下了丧尽天良的恶行——”

泪水模糊了视线,老人声嘶力竭。

“他们说拉二胡的,就该是瞎子,生生打坏了他的眼睛!”

第41章

贺缘声的控诉, 彻底震得钟应头脑一片空白。

他是尊师重道理念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他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学生会对老师这出这种天理不容的事情!

“贺先生……”

他正要问到底是为什么。

贺缘声立刻打断了他的话,“如果你要为那些人开脱、辩解, 那就不必说了!”

老人完完全全误会了钟应的意思, 他眼睛里都是愤怒,重申了他的固执。

“我这辈子最错的, 就是让师父回到中国,让辉声回到中国。”

“所以,我不会让希声回去!”

钟应对情绪的敏锐,令他再也无法张口。

无论是问“为什么”, 还是感慨“怎么会这样”, 都是在火上浇油,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于是,他求助一般看向樊成云。

只见师父微微的摇了摇头, 然后说:“贺先生, 我们会尊重你的意见。”

这样的话, 等于通知钟应从长计议,不要再刺激可怜的老人。

他们走出了书房, 只有谢会长送他们出来, 助理在书房里小声端茶送水。

“贺先生正在气头上, 我会劝劝他的。”

谢会长跟随贺缘声多年,清楚老人家的脾气, “希声就算捐给了利瑞克学院,我也会和院长、馆长私下达成协议, 再多等几年, 一定会送它回中国的。”

钟应皱着眉, 听懂了谢会长给师父的承诺, 心里却格外的沉重。

谢会长的意思,大约是等到贺缘声去世,他们华人互助会再与利瑞克学院,另行捐赠事宜。

然而,这并不是他们来到美国想要的结果。

他期待着希声回国。

可是,他不会希望这套编钟只能在老人的遗憾与愤怒里回国。

因为,华人互助会的记录墙,写尽了希声四散分离到重新完整的经历。

每一次重聚,都有贺缘声的付出和努力。

他对待一套编钟,像是对待一位亲人。

钟应也希望他能与亲人一同回到中国,实现冯元庆曾经对他许下的承诺。

直到他们回到酒店,钟应才说出了他的想法。

“师父,难道我们不能让贺先生明白冯先生和柏老师的想法吗?”

他不过两岁,冯元庆便与世长逝,但是不代表他对冯元庆一无所知。

那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更是一位值得敬仰的教师。

在他买下编钟之前,在他加入遗音雅社之前,他就在清泠湖学院授课,教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二胡演奏者。

钟应对他的了解,曾经仅仅局限于柏辉声提及的只言片语。

直到清泠湖学院为冯元庆举办逝世十周年纪念音乐会,钟应亲眼见到无数前来悼念的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亲耳听到他们纷纷自称是冯老师的学生。

上一篇:顾先生的小玫瑰 下一篇:姜汤可乐

言朝暮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