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2860)

两位老大人看天看地,再看看静静流淌的河水。

储妃的名声虽然早有耳闻,但其实咱是不怎么信的。之前说什么郡部主请雍王去马车里这个那个的,马车晃悠了半响之类的。这事…是真的吧?

肯定是真的!

哎呀!早知道奔放的女娘子这么招人,又何必拘着自家孙女呢?

桐桐赶紧打岔:“两位老大人若是知道谁家有美貌的女娘子,不妨做个大媒吧。”

这个老大人说,“家中还有俩孙女待字闺中。”

那个老大人说,“臣家中有明珠七颗”

桐桐戳二郎:“听见了吗?好女郎多着呢。”

二郎在这事上好似也不是很要脸,直接问说:“不要跟那位娘子比,只跟楚恒比,如何?只要能跟楚恒不相上下,这婚事我便应了。”

两位老大人知道这是说笑呢,他们便只笑不答。桐桐对二郎怒目而视:说谁丑呢?

二郎扯着桐桐往人家边走过去,问人家那女郎:“我家阿妹害羞,不爱讲话。她让在下代问一声,娘子贵姓?行几?哪里人士?”“桐桐:”那姑娘的脸红透了,“民女姓李,行三,李三娘便是小女了。”

李三娘。

二郎记住了,“后会有期。”

等走人了,一路上二郎把那个半路上拦路的先生早忘了,只跟四爷说这个事:“你得在父皇母后面前说话。父皇和母后可都说了,不挑门第。”

想的简单,“门第可以不挑拣!但人呢?进了咱家,是一般人能摆弄明白的?大嫂看似门第不高,但其实不管父系还是母系都非一般人家,教养在那里放着呢。寄养的那家,再不济也是官宦人家,这人情往来,聪明人看看就明白了。你弄个彻底出身农家的,高母妃得气出个好歹来。”

嘿!这还说不通了!

跟你说不通,我直接找能做主的人去。

回去直接就去找文昭帝和皇后,四爷把打井的大致位置跟文昭帝一说,文昭帝便赶紧安排。这边的事了了,干活去吧!

结果二郎不走,围着父亲和嫡母转圈圈,“儿真看上了!您得答应。”

文昭帝皱眉:“色之一字如刀刮骨"“好看的娘子儿见的多了,是楚恒不好看,还是德丰长的丑,亦或是韩家的明珠不是如宝如珠……儿见过的美貌娘子多到数不过来!可就是没一个合眼缘的!偏这个合眼缘了。”二郎说着,就求助的看皇后,“母后!”

这么大的庶子,看着长大,一手教养的!别说高妃了,便是皇后心里都焦灼了起来。

这孩子这么大的个子,向来直来直去的!想怎么着就直接说了。

那叫当父母的怎么说呀?

皇后气的:“性情相和比别的都要紧。”

必能相和的!二郎就道:“她出身不高,长的出色,想找个好的亲事求庇护,本也是人之常情。

如娶回家来,她怎么会不跟我相和?”说着,就又低声道,“反正儿的性情在这里放着呢,做不来大兄那般,跟大嫂客客气气的。更做不到像四郎怕楚恒那般……”

距离文昭帝和皇后只五步远的四爷和桐桐:“……”胡说甚呢?

第1109章 天地情怀(127)

怎么说呢?

感觉就是给自由过了火!

可这样的事一定是坏事吗?从二郎个人来说呢,对这种选择持保留态度。但是,从其他方面的影响呢?

四爷跟桐桐说起太祖的手札,在针对长公主的婚事上,他没单独提女儿的婚事,而是提了诗经。

他说《诗经》的第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男女之间生了爱慕之心,此不过是正常的,自然而然的事。这该是自由的、也该是美好的。

他说《诗经》中的诗歌出现的那么早,可见那个时候,我们对情感的态度也该是如此了。只是后来,给了情感套上了太多的枷锁。

他说,枷锁分很多种。血缘亲近,不能结为夫妻,这是人伦,是进步,这个枷锁就是好的,就是对的!

情感里该有道德,该有责任,这一层枷锁也是对的,也是好的!

但自唐后,在某些方面的枷锁绑的太紧,且不是非必要的。

四爷将记载下来的东西背给桐桐听,听原话可听的出来,当时太祖的情绪有些不稳,表态的次序有些混乱。这该是长公主出嫁之前他写下来了。可见,当时他对长公主选的驸马不看好,但因着这样的考量,他没有阻止女儿。

听了这些,桐桐沉默了。太祖被很多人反对的原因就在这里,很多人会觉得太祖天马行空。所做的如果不能叫大家理解,不能跟现实的情况结合起来,他其实就是游离在大陈之外的。

林木儿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