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宋仁宗皇帝本纪(216)

作者:觉三千里 阅读记录

寇准道:“可能吧。”

赵受益道:“无所事事地颐养天年,可不像是老师的作风。”

寇准道:“官家何出此言?”

赵受益笑了:“老师的女儿与外孙都在汴梁,千里迢迢回了家乡,又能与谁团圆呢?不如依旧留在汴梁。”

寇准道:“我留在汴梁,又能做什么呢?”

赵受益心道,你能做的事情可多了。

再不济,你还能去给晏殊打工。清北大学如今缺文化课教师缺到要死,晏殊又是个宁缺毋滥的货,非大儒不收,清北大学的学生课程表居然都排不满。

课程表都不满,那还算什么学校啊!

就算是辞官了,也请继续为大宋发光发热吧,莱国公。

赵受益道:“前任枢密副使晏殊,在城边开了个清北大学。老师知道吧?”

寇准道:“略有耳闻。”

“教书育人乃人间乐事,”赵受益道:“老师不如去那边看看。若是喜欢,就也在那里当个教师。晏殊与老师也是老相识了,彼此也能有个伴。”

寇准道:“遵旨。”

从宫里出来后,已经是后半晌了。

寇准坐上了自家的马车,对车夫说:“去清北大学看看。”

车夫应喏,也不向人打听清北大学在哪,扬鞭而行。

寇准暗笑,看来晏殊这个大学办得颇招摇,整个京城都知道在哪。

清北大学离皇宫隔着几乎半个汴梁,寇准到了清北大学的时候,正是将要日落的时候,校园里刚敲了一遍放课钟,满是冲出教室、奔向饭堂的年轻身影。

寇准略略扫了一眼,只见目之所及皆是人山人海,迟疑道:“咱们先在这里等一会儿,等人少些再去找晏校长吧。”

他也曾听过些关于晏殊与清北大学的流言,自然也知道晏殊是此地的校长。

好在人流高峰只持续了不长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寇准举目四望,并不知道晏殊在哪里。正好有一个长得颇为俊俏、叫人看了就心生欢喜的少年人路过,忙拦下他问道:“这位小郎君,请问晏校长在哪里?”

那少年人将他打量了一番:“这位大人是来找晏校长的?校长这个时候应该在校长室里,请随我来吧。”

寇准笑道:“你这个小后生,怎么知道我是个大人。”

少年人笑了,指着他腰间:“大人,你忘了摘下这个。”

寇准一低头,只见紫金鱼袋还佩在身上。

他从宫里出来,心绪纷乱,竟然忘了把它摘下来。

“瞧我,老糊涂了。”

寇准摘下鱼袋,拿在手里,对眼前的少年人道:“还请小哥带路。”

一路上,寇准与那少年攀谈,得知他姓白名玉堂,浙江金华人士,家里兄长嫌他不通诗书礼义,将他送来清北大学喝墨水。如今他在晏校长手底下做武学助教,勉强拿几两奖学金混饭吃。

寇准看着他身上穿着的绸缎衣袍,上面活灵活现的折枝花卉纹路,夕阳之下点点跃金。又见他脖颈上挂着一块细腻润泽的虎形佩玉,应该是属相。便知这一定是家里宠爱的幼子,被送来汴梁跟晏殊挣个前程的。

说话间校长室到了,白玉堂抬手敲了敲门,里面喊了一声进,他推开门,向里面的人道:“校长,有个佩金鱼袋的大人来找你。”

晏殊道:“请进来。”

白玉堂转头对寇准道:“好啦,我有事先行一步。”

寇准道:“有劳你带路了。”

晏殊正埋头在案前不知道在干什么,左手捏着一个饭团:“是哪位佩金鱼袋的大人,来找我做什么?”

佩金鱼袋的高官,汴梁城里两只手都数得过来。但晏殊一个也懒得应付,又到交稿日了,出版社那边一直在催,他得将……

寇准道:“是我。”

晏殊猛地抬头:“莱国公?”

“……所以你辞了官,打算以后回家养老。但官家让你留在汴梁,上我这里看看,最好能在大学里谋个教职?”

寇准点头:“正是如此。”

此时他正和晏殊漫步在汴河畔。

清北大学依汴水而建,将一段较窄的河道包含在了自己的校园里。

这一段河道风景秀丽,夕阳之下,平静的水面偶尔被微风吹起细波,美不胜收。

河边不只有他们两个,还有三三两两吃完了晚饭,在校园里玩耍的学生。

晏殊心道,这可真是……

……太棒了!

官家真懂他的心意,给他寻觅了这么一位大儒来当教师!

这得减轻他多少负担!

寇准学识渊博,不仅能够当教师来用,而且还能在编写晏公笔谈的时候助他一臂之力!

他面上不动声色,心里疯狂地想着该怎么将寇准留下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