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穿之反骨皇太子+番外(58)

作者:一卷春风绿 阅读记录

这样的太子,他如何能废?

再看跟方长松吵架的纳兰明珠,怎么看都不顺眼了。

康熙斥他一声后,便质问纳兰明珠:“学堂之事安排得如何了?”

方长松马上禀告康熙,此次出海贸易,不计带回的各样货物和宝贝,只贸易得来的钱财盈利便足有三百万两,远超索额图之前承诺的一百万两收入。

“纳兰大人请放心,在各地建造学堂的钱是足足够用了,就看纳兰大人这计划做得是否完备了。这些钱可都是太子爷辛苦赚来的血汗钱,只为让我大清孩子们多受些教育,可别叫旁人从中贪墨了才好。”方长松见纳兰明珠面露慌乱之色,故意说了风凉话。

三、三百万两?天呐!就那么点茶叶和瓷器会这么值钱?

纳兰明珠哪里想到他们居然真的会赚这么多钱回来,建学堂的事儿他根本没放在心上,只叫儿子草草做个计划就罢了。

那计划用来敷衍还可以,在这种时候万万不能拿出来的。因为对比起太子爷的成就,他的计划完全没眼看了,定然会被骂得狗血喷头。

“还有些不足之处,臣还在完善。”

“这一年半过去了,纳兰大人不会是连个计划都没做出来吧?”朝堂中有名的中立派礼部尚书朱善,忍不住在这时候开口讥讽了一句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只得命人将计划呈上。

康熙览阅之后,冷笑数声,啪的一下就把折子丢在桌上。

“朕看忤逆君命、挑衅君王权威之人是你!”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上午看神舟十三号着陆,知道了好多知识,好棒,太厉害啦

第39章

纳兰明珠慌乱跪地请罪, “这只是初定计划,臣深知有许多不完善之处,近日正打算补足。因忙着安排皇上南巡以及纂修《大清会典》的事宜,还未得空完善他。臣该死, 请皇上责罚。”

嘴上说赔罪道歉, 却还是在找借口开脱。

“既然精力不济, 忙不过来这么多事, 那以后别的事就不需爱卿操劳了, 把太子交代的这一件事做好。”

康熙话说得随和,却叫在场的众大臣们都心中惊骇。

皇上只让纳兰明珠专注于学堂之事,这无异于是撤了纳兰明珠位同宰相的大学士的实权啊。

还有, 皇上的话里特意提及“太子交代”,这就是在特意警告纳兰明珠以及在场的众大臣,在他心里太子依旧是太子,没人可以撼动。

众大臣们立刻见风使舵,不敢再有异议了,纷纷赞扬太子此番出国贸易,给大家经过带来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这会儿众大臣们对于使团船只上带回来的东西了解还不够深刻, 只不过是在嘴上赞扬罢了, 并未走心。等到接下来几个月, 他们发现自己身边的生活所带来的新变化, 全都始源于太子这次出海贸易, 才越发由衷地从心里佩服起太子来。

先是农业,草莓、番茄、菜花、西葫芦等许多从新种类开始了进行了推广种植, 有一些草莓和番茄苗从船上搬下来的时候已经结果了。

这些果实原本在欧洲那边也多用于观赏,但太子表示这些都是十分美味且有益于身体的水果,他自己一直无所顾忌地在吃, 后来方长松受太子影响也开始尝试,带着使团的人都吃了,确实酸甜可口,非常美味儿。

所以这次下船之后,方长松就把新鲜采摘的果实全都献给了康熙。

康熙在尝过之后直叹味道不错,赏给了后宫妃子和几位他看重的大臣。

随后这些水果就在京城的贵族中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种植这类东西会更挣钱。

方长松在售卖一部分草莓苗的同时,也按照太子的要求,将另一部分草莓苗限量发给京郊贫困的农户们,派农业技术人员教他们种植技术,作为一项扶贫计划在实施。

其它品种的果蔬也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推广。

船只运回来的新品种的奶牛、猪等,则由户部负责建造畜牧饲养区域,进行初代的繁殖,并在荷兰技术饲养人员的带领下,结合本土环境总结出新的饲养经验。

相关负责的官员,康熙都按照胤礽在信中的提议,通过考核选拔出一批懂得畜牧饲养基础知识的官员。同时让原本负责建马场的大阿哥总领此事,权当是给他的一次历练。

而后是化学的研究发展,胤礽在信中告诉康熙,除了天气原因,病虫害是导致粮食产量降低的罪魁祸首。他带回的那些化学仪器,邀请来的那些懂化学的人才,能够帮助大清制作出有助于提高农业产量的农药。喷洒它可以使果蔬粮食提高产量,让农民更加富裕,让大清的国库充盈,兵强马壮。

这样好的事情,康熙怎么能拒绝?立马让三阿哥负责此事。

再然后是工业,机械化的织布印染技术、风力锯木机、滑车、绞轳等等,让康熙大开眼界,同时也在康熙的心上重重一击,原来他统治的大清跟欧罗巴洲比已经落后了这么多。

那一大木箱子的信,康熙在按照日期顺序看,前面百余封信都是在航海的途中,内容还好,等胤礽到了荷兰后,不过十几封信,已经让康熙心中产生了许多震撼。

康熙亲自到了大直沽的渡口,观察荷兰等国的船只与本国船只的差距。

荷兰国的船不仅造得更大、更结实、更气派,还配有起重机。在运输大型沉重货物时,人家完全不需要人力,而他们大清却还在依旧使用古老的笨拙的人工搬运方式。

之后,又见识了各国火炮和枪支的威力,让康熙更加感到震撼,以至良久说不出话来。

康熙意识到需要他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很多,现在再不去学习,去做出改变,早晚有一天整个大清国会被人家按在地上踩,甚至脸踩烂了都翻不起身,永远被人压在脚下。

大清急需做出改变,而不是满于现状,固步自封。

康熙立刻暂缓了南巡的计划,开始着手选拔较为有学习能力的年轻官员,跟着那些外国的技术人员学习技术。敕令他们一定要将技术学习熟稔,创造发展属于他们大清国自己的工业。

下朝之后,康熙按照平常的习惯到书房考校阿哥们的课业。

看着胤禛等阿哥们认真熟背四书五经,康熙第一次觉得不怎么欣慰了。

光学这些有什么用?光学这些是比不过外国那些技术的!

阿哥们都年轻,正是聪明爱学习的时候,老祖宗们教诲的东西不能忘,但是新的东西也应该学。

康熙心不在焉地考校完毕,对八阿哥磕磕巴巴的背诵成果竟没有加以训斥。

阿哥们都以为今日康熙心情好,纷纷围上来,向康熙提出了很多问题,大多都跟他们近来听到一些新奇传闻有关。

“阿玛,儿臣听人说二哥让人带回了一种药,洒上两回,就能把菜上生病的小白虫给彻底杀死?阿玛能不能赏给儿臣一点点?”

胤禟去年弄了两盆名贵的兰花,他天天亲自照料着,最近兰花生虫子了,他和身边人想尽了各种办法杀虫,但虫子总是过一段时间就卷土重来,如今越发得厉害了,花叶枯萎了一半,眼看就要死了。

胤禟发愁不已,因此也更加想念他的好二哥,怎么还在外国不回来。如果二哥在的话,他就可以直接跟二哥求药了。而不是像现在,要先观察阿玛的脸色之后,再小心翼翼地开口求药。他生怕阿玛骂他玩物丧志,不舍药给他。

康熙点头应允了胤禟,嘱咐他如果兰花治好了,就告诉他一声。正好他也想亲眼见识一下,这农药是否真如胤礽信中所说那样厉害。

“儿臣听大哥说,那荷兰国的船上有一种起重机,十分厉害。阿玛能跟我们讲讲,那机器是怎么运货的?靠什么使力?”胤禛好奇地问。

“靠水力运作,运作过程比较复杂,倒是能说清楚,但说再多都不如带你们亲眼去看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