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空]石心(唐三藏x孙悟空)(119)

作者:杨阿云 阅读记录

女娲隐隐的感觉到,真正能负担补天重任的神明,不是自己,应该是,盘古石中孕育着的那个灵魂。

女娲想了个权宜之计,她以七彩石锻造成飞霞万丈,召唤八十一条天龙盘旋飞天,银鳞耀目,利爪如刀,天裂之口喷出业火弥天,我弟弟的后代天龙们,他们不顾烈火焚身,驼负七彩飞霞暂时堵了裂口。

上古天龙八十一条,殉难殆尽,仅仅只剩下四条,虽说重伤,但他们侥幸存活,女娲将之安置于东南西北四海深处,因补天之功,授封龙王,到今天,江河湖海的龙族们,都是上古天龙的后裔。

上古之神的血流尽后,人间,迎来了万古长青的太平。

--------------------

第40章 佛言极乐西天境

“这回你们都知道了,这世上,本不该有孙悟空。”

只怪那石胎太过纯灵,才让三界之主女娲软了心神,才惹出这么多本不必发生的纠葛。

镜面生辉,倒转千年。

西天佛祖,无欲无求,无爱无恨,境界之高,高如山巅,使无数佛门子弟不可仰望。

其实,那仅仅是因为他天生就是佛,他并不是人,他没有血肉之身。人们都叫他佛祖,但实际上他的名字是如来,那是他尚在人间的名字。他住在人间,但他非女娲所创,他是昆仑山巅的一株雪莲,因女娲哭祭伏羲,泪落成珠,浸润雪莲,它有了灵性。

昆仑太高了,距离日月又太近了,因而,他吸收日精月华,一日顿悟,化成人身。

如来化人的时候,正是女娲苦苦寻觅盘古石的时候,那时候的人间并没有住着这么多生灵,如来在西方昆仑山脚下孤身独坐,修行千年,一千年来,他身边的草木,由冬枯春发,渐渐的,成了经年长青。

拥有长青草木的土地越来越广阔,最终形成了一个以如来为中心的圈。

一日,如来睁开眼睛,笑道:“我居西方,佛光笼罩之处,极乐无边,谓西天境。”他见整个昆仑山下,除了他和无边无际的草木们,没有一个人。

“太冷清了。”他说,妙手一指,忽有百鸟争鸣,麋鹿成群,他尚觉不够,广袖挥过,屋舍林立于山脚下,河流环村而过,村里是活生生的人,这些人是女娲所创,生活在东方的人,只凭他广大法力,瞬间来到西天境,他们忘却了东方的一切,他们仿佛从出生起,就活在西天境。

这时如来修成了调转乾坤之力。

转眼春华秋实已过百年,这里靠着如来带来的第一批人,繁衍生息,已自成一国了。

“无上智慧,尽在乾坤,倒转乾坤者,方能主宰众生。”如来满意的笑了,他站起身,往山下去了。

山脚下,他遇到了他第一个徒弟,法明。

法明时年十二岁,性情温和又颇有主张,他日日与父母姐妹一同栽种稻粟,秋收冬藏,浑浑噩噩,也算和谐美满的一家,如来来到他家,道:“眼前美满皆是过眼云烟,不如随我修行。”

法明问:“你是谁。”

如来说:“我是佛。”

佛言法□□根极深,日后必能承自己衣钵,渡化众生,永居极乐。那法明连辞三次,佛却连访三次,法明便禀明父母,跟随佛祖,研习佛法。

二人亦师亦友,谈笑风生,游历四方,不觉百年,疏忽而逝。

一日,二人正在昆仑之巅谈论妙法。盘古曾说,天本不全,作为远古第一批人类,法明眼见西方天际血红一抹,渐渐扩散成稀薄云雾,忽而天降烈火,奔腾而下,人群如散落的羊羔,拼命逃生,但没有一个人成功,人命与草木无异,倏忽一场天灾,一切繁华烟消云散。

法明大惊失色,不顾一切冲下昆仑山底。他使出浑身法力也是无济于事,天火不停的跌落人间,落地就是熊熊烈焰,山下都是他的亲人邻里,法明心痛如绞,跪倒在佛面前,苦苦请求佛施法相助。

佛祖施展广大法力,妙手翻转,佛光明亮可比日月之晖,他一掌之下,压住了时光,霎时,人间静止,声音消失,一切生死物体,都保持着上一秒的姿势一动不动,显得诡异而扭曲。

莫大的惊惧袭上心头,一百年相依相伴,法明第一次知道,师父的法力竟如此之高,甚至比传说中的女娲大帝更强一筹,毕竟女娲也不能一掌摁住时光。

佛光罩住了两个孩子,他们是一对义兄妹,业火被挡在结界之外,他们惊魂未定,互相偎依着哭泣。

奔逃中的人们如蚁溃散,但佛只救了这两个孩子,因为佛讲究缘分,他说,这两个孩子与他有缘,因而也将他们收做了弟子。

是佛言道,此乃天灾,我无能为力,我也不该插手。人间东方有一智者,曾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道变化无穷,任其自然,不必以神佛之力改变。天公地道,不分轩轾,一视同仁,草木不必相救,世人亦然。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