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请历史人物上节目+番外(236)

作者:菖蒲君君 阅读记录

姜烟的话就像是刀子,插在李纯的心上。

他自认做皇帝比不过太宗高宗和玄宗,至少也比父亲和祖父他们要好吧?

姜烟却将他贬的一文不值。

这个时期的李纯,还不是晚年那个想要长生不老的皇帝。

如今的他还是脑袋清醒,政治清明的。

面对姜烟的讽刺,李纯当然不乐意。

坐在龙椅上,眯着眼冷笑道:“你就是偏见。你的世界不需要皇帝,自然就否认了皇帝的功绩。你的人生经历里有那些诗词,自然就承认了他们的存在。姜姑娘,你就是偏见!”

“我承认我是有偏见。”姜烟抬头看着高台上的李纯。

在现代的时候,李纯的存在感一直就很低。

哪怕是在聚会的时候也鲜少露面。

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书房里看书。

以至于姜烟在没有了解唐史之前,以为李纯或许就是个温文尔雅的皇帝。

只是了解了李纯的生平后,姜烟不这么认为了。

皇帝,都是高傲的。

李世民的骄傲在于,他不需要吹嘘自己的功绩,历史早已仔细的记录。

李治的骄傲在于,他开疆拓土,保留了父亲的优势,还将困扰父亲的世家贵族打压了下去。这些他心里都明白清楚。

武则天的骄傲,在于她本身。

唐玄宗骄傲开元盛世。

姜烟以为,李纯是谦和的。

但事实上,李纯也是骄傲的,骄傲自己镇压了父辈祖辈忌惮的藩镇,却又不愿意正视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宦官。

“宦官监军,并不是……”

“是!这是唐玄宗开的头。”姜烟好笑了,站在冰冷的大殿上,看着端坐在龙椅上的李纯,说:“好的不学学坏的,你还有理了!”

“知道为什么我偏心吗?不说刘禹锡,柳宗元的家世虽比不上你这个皇帝,可他母亲是范阳卢氏,父亲是河东柳氏。他的家学渊源也不差,世家积累更是比过了大唐不知多少人。他的眼里,有百姓。所以他能写出脍炙人口的《捕蛇者说》。饶是李白,他的眼底也有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你呢?你到现在都高高在上的与我说话。你甚至都不是我要尊敬的皇帝陛下!”

姜烟觉得讽刺。

一群臣子在为了这个国家四处奔波。

视天下为自家的皇帝却可以为了一点功绩就沾沾自喜。

大唐李家仿佛将所有的气运都凝聚在李世民和李治这对父子的身上。

在这对父子之后,竟然再无一个可以挽狂澜,扶将倾大厦的皇帝。

李纯侧过头,面带薄怒,显然是不乐意听姜烟说这些。

确实。

他贬谪白居易和元稹,不就是因为这两个人说话不好听吗?

旁人都在恭维皇帝的时候,就他们。

左一个不要流连后宫,右一个不要荒废朝政。

唐宪宗不喜欢听,又不愿意看到这两个一身反骨的臣子,偏偏这两人又都有为官的本事,不似柳宗元和刘禹锡那么令他讨厌。

所以有贬谪,也有拔擢。

“姜姑娘如果是想要责怪教训我,那你继续。”李纯整理袖口,态度敷衍起来。

他的元和中兴,延续了大唐的气运。

这一点,李纯是认可的。

随后干脆撑着脑袋,歪坐在龙椅上,等着姜烟继续说下去。

“你!”姜烟看到这样的李纯,比上次和李隆基一起进入幻境的时候还要生气。

“你看过外面吗?”

姜烟最后肩膀一垮,问他。

李纯抬眸,说:“你要说百姓如何疾苦吗?我说了,我在位期间已经做到了自己的极限。我就这些本事,你却非要我成为太宗高宗,这可能吗?”

李纯摊手,是他不想吗?

太宗身边,房玄龄杜如晦,还有一个神勇无双的李靖。

高宗身边,长孙无忌、李勣、卢承庆……

就是则天皇帝的身边还有狄仁杰、张柬之呢。

“裴度不好吗?你晚年还不是将他罢免。”姜烟摇头:“你镇压藩镇,我没说过不好。”

她侧过身,伸手朝着殿门口的方向:“不如我们去民间看看。”

李纯犹豫片刻,最后还是起身跟着姜烟往外走。

他做广陵王的时候不是没有看过那些百姓们是如何生活的。

姜烟要的是个圣人,不是皇帝。

两人走过繁华的街道,一路行至荒凉的郊外。

同样一座长安,姜烟不仅想到了大唐的,还想到了当初跟着张良走过大街,在街边吃东西的时候。

“我看过贞观之治下的长安,也看过高宗和则天皇帝治理下的长安,更看过你期待的开元盛世。甚至还有千年前的长安。”

姜烟坐在悬崖边,山间的风吹走了她手臂间的帛带,吹动她发间缠绕的红色绸带,绸带两端的金铃当啷作响。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