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1075)

都是农家穷小子出身,没那么多讲究。

倒是让搜查的官兵愣了愣神,还记住了他们,后来问了人才知道,这是王大将军的亲弟弟和堂弟两个人,以及他老家来的举子们。

不由得跟人说:“到底是大将军的人,对俺们就是热情周到,主动配合检查,哪儿跟那帮举子似的,脱个衣服跟要了他们的命似的,磨磨蹭蹭的不说,还哭唧唧的,什么玩意儿啊!”

会试考核是九日的时间,多一天少一点都不行。

九天之后,龙门打开,无数考生蜂拥而出,王珺极目远眺:“那几个臭小子在哪儿呢?”

“放心吧,他们后头出来,不会跟人抢的。”温润倒是沉得住气:“我跟他们说了,所有人聚到一起,等人走得差不多了再出来,不然这么挤,万一出现踩踏事件,可就得不偿失了。”

他刚说完,那边果然有人倒下了,还因为人多的关系,被人踩了好几脚,幸好有官兵在,把人拉了出来,赶紧放上担架抬走。

王珺看的擦了冷汗:“你说的也太准了。”

“每次考试都如此。”温润一摊手:“我有什么办法?”

这不是常识么?可这么多人就是没人注意,挤出来有什么用?又不能挤出来考试结果。

一直到人走得差不多了,王珏他们一伙人才出来。

他们的服装统一,一眼就能看到他们出来了,温润这才蹦跶起来:“快!扶着他们回车上,家里已经熬好了人参鸡汤,大夫也预备下了,赶紧的回赶考别院。”

“回府里不行吗?”王珺觉得,赶考别院不如大将军府条件好。

“你不懂,他们报名的时候,留下的都是赶考别院的地址,在那里等通知,方便一些。”温润没说的是,留大将军府的地址不妥。

王珺没想那么多,他先把两个弟弟拖上了马车,其他的举子也有人照顾,然后一溜烟儿的去了赶考别院。

到了地方已经有人备好了汤汤水水,先让人给他们一人灌了一碗人参鸡汤下去,然后洗漱休息。

一直到两天之后才缓过来。

王珺头一次直面弟弟们会试,有些急躁的在客厅里走来走去:“什么时候能有消息啊?”

“且等着吧!”温润拉他坐下:“考过了会试,是不可能立刻就发下成绩的,要有朝廷派遣的人磨勘试卷,校对答案,期间,所有相关人员不能离开礼部后堂,任你是王亲贵胄,还是高官显赫,都不行。”

温润告诉他,磨勘会试的目的主要是“防弊窦,正文风”。

说白了就是从考生的试卷以至考试的各个环节,都在磨勘的范围之内。

如果考生的试卷有文体不正,字句可疑,全篇抄袭,朱、墨卷不符,策文所答非所问等情况,即行斥革。

如有不尊传注,不避庙讳、御名、至圣讳、誊写用行书、草书,文中引用史实和书名,抬头不合规定,或论及本朝臣子人品学问等情况,则罚停殿试一科至三科。

主考官、同考官等也将因情节的轻重,受到罚俸、革职等处分。

可以说,科举的每一道关卡,每一个功名,都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甚至会试之后,殿试的时候,都有被戳落的可能。

因会试磨勘,针对的都是已取中的贡士,可以说是全国最优秀的读书人了,不过因一些人往往连累考官,以往的磨勘官员大都秉持宽宏的原则,尽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是过分严重的问题,很少有真的斥革罚科的,大家都是读书人,知道你读书人的不容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磨勘会卷主要两个环节,先阅朱卷,再校对朱卷与墨卷是否相同。

朱卷是考试结束后,由誊录所誊录的学生试卷,之后的阅卷阅的都是朱卷,原卷也就是墨卷,会送到外收掌封存起来。

原因是怕有人作弊,认识笔记,所以誊录是必须的,而且需要糊名,看不到名字,又是一样的馆阁体,能基本上做到公平公正了。

在此期间,谁也不知道自己考没考上,能排第几。

听的王珺一个头两个大:“早知道会试这么麻烦,我就不让他们考了。”

“考上是好事儿,起码能帮你。”温润知道,两个弟弟要是不考试也没什么,如果是在江南老家,举人的身份肯定够用了,可是在京城,不行啊,起码是个进士出身,才能压得住人。

不过多数人都会趁机举办个文会啊,联系一下感情,认识认识青年才俊什么的,倒是可以参加一下。

“您可饶了我们吧,哥夫啊,我们只想在家养几日。”王瑾一听说什么文会就头疼的样子:“考过了就等着发成绩吧,文会什么的就不去了,我们就在家养着。”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