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1268)

“亲戚?”王珺冷笑一声。

正好那群人过来七八个男的,领头的一个,看着像是主事的模样。

王珺不等他们开口就大声地笑着道:“本大将军的亲戚,就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了,其余的都是至交好友,原来的亲戚们,不是死了就是散了,本还有一门好亲戚,结果他卖了本大将军去军中,又想将本大将军的小妹送人做童养媳,断的干净,十几年没见,不知道死活,宗祠里族谱都没他名字!”

他不知道这帮人的来历,唯一能跟老王家挂钩的就是那个二伯了,谁知道是个什么情况?

先把路都给堵死了。

王珺说话,可比温润和月姑直白多了。

那些人过来认亲不是,走,更不是了!

王珺才不管那个,侧门一开,直接骑马进去了,身后跟着的一大群人,吆喝一声,也跟着进去了,侧门一关,完事儿!

王珺一进来,就看到温润站在一边笑的身体都软了。

“笑什么呢?”下了马,丢了缰绳给小豪,自己凑了过去。

“笑有的人啊,真是不知道怎么说好了。”温润乐呵呵的道:“来之前也不打听打听,咱们老王家的亲戚,都是个什么样儿!”

在江南的时候,亲戚就闹过一回了。

这会儿还有人上门来认亲,这不是找死么?

“一群不知道所谓的人。”王珺拉着温润的手往里头走:“过几日要上山拉练,可能要几日才回来,你自己在家多当心,如今选秀在即,不少外人涌入了京城,以后出去,多带点人手,不能欺负人,也不能让人欺负了。”

“知道了。”温润点头:“出去的话,看能不能挖到野菜?”

“这个时候还没野菜萌发呢!”王珺乐了:“这才二月末,等过了清明,开江开河了再说吧。”

北方清明还下雪呢。

南方清明倒是能吃野菜了。

等到吃晚饭的时候,月姑趁着上菜的功夫,跟他们说,门口那伙人走了。

去哪儿了不知道,反正是离开了。

“好事儿,免得在咱们家门口,跟摆摊儿似的。”王珺讨厌那些人,什么亲戚?他家亲戚就那么几个,一手都数的过来,还亲戚?

“走了就行。”留在门口,温润恐怕睡觉都会惦记。

两口子没当一回事儿,不过么,因为要出门去山上拉练,王珺第二天休沐在家,夫夫俩本来挺休闲的,结果王玫跑了回来。

“妹妹怎么回来了?这么急?”温润见到王玫的时候,王玫气喘吁吁的,明显是下了车就一路往家跑:“我听说,咱家来亲戚了?”

“亲戚个屁,都是骗子。”王珺没好气的道:“你又不是不知道,咱们家哪儿来的亲戚?别扯淡了。”

王玫松了口气:“没有就好,没有就好。”

夫夫俩都没问,她怎么那么快知道的消息。

第二天王珺就出门去了,温润开始预备春耕的事情,同样的,宫里的太子殿下,也在准备春耕的事情。

温润看他一点都不忙碌:“不是要去春耕吗?你怎么不准备一下?衣服得方便一些的吧?这广袖长袍的也不适合下田啊?”

“先生,我又不是没下过田,这点道理还是懂的。”太子殿下无奈的一摊手:“但是在耕耤礼的时候,是有很多讲究的,我这样穿戴当然不行,当天要更隆重一些。”

《礼记》记载,周天子有耤田千亩,诸侯百亩。耤田名义上由天子、诸侯亲自耕种,实际上由农夫代耕,所产粮食主要供祭祀使用。

周天子为表示对农业的重视,每年农历三月都要举行象征性或礼仪性的耕耤礼。

因为本朝都城在北方,不可能三月份就耕地,起码也得四月末,土地宜种植了才行。

不然耕种之后,皇帝的“耕耤田”里,颗粒无收,多不吉利啊!

温润一摆手:“行耕耤礼时,天子需要躬耕往返三次,三公为五次,卿和诸侯为九次。传说周天子的先祖是黄帝的后裔,名叫弃。弃最早开始种植稷,也称后稷,被尊为祖先神和农神。战国时期,传说发明农具、教会先民种植五谷的神农氏,又被民间奉为先农之神受到祭拜。汉代,统治者十分推崇代表南方之神和火德之神的炎帝,将炎帝和神农氏合二为一塑造出炎帝神农氏,作为先农之神予以祭拜。祭祀炎帝神农氏和行耕耤礼逐渐结合在一起,统称为”亲耕享先农”或”耤田享先农”。也因为如此,才有了江山社稷一词。”

与耕耤礼并重的还有先蚕礼,所谓“天子亲耕以共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

不过他们没有皇后,所以这亲蚕礼也就不举办了。

“先生啊,那是上古时期的规矩了,如今改了。”太子殿下告诉温润:“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将先农祭坛建于耤田之中,梁武帝萧衍在先农祭坛东边建望耕台,用于观看大臣演耕。唐代在长安建先农坛,坛高十尺、周长四十步。宋代,在东京建先农坛,坛高九尺,周长还是四十步。”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