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1270)

温润愁眉苦脸:“你说的我都不想去了。”

“不去不行啊。”王珺更愁眉苦脸:“也没个肉片。”

素的王珺都有点想起那艰苦岁月了。

俩人吃完了,又被月姑灌了一大碗参汤,月姑好人啊,还给拿了肉干过来:“这个能带去不?”

一大早的,都吃素,全家都蔫吧了。

平时大将军府伙食多好啊,冷不丁吃两天素,再吃下去,容易哭鼻子。

“不带了,万一带去了,人家都没有,就我这吧唧吧唧的吃肉干,容易引起众怒。”温润十分舍不得的拒绝了月姑嫂子的好意。

王珺直接拉着他走人了。

离开家里直奔宫门而去。

到了宫门口才发现,起早的不止他们,很多人都起得挺早。

等到卯时初刻,宫里来人点卯,大家齐聚一堂,摆了个阵势,迎接皇上的到来。

按照规矩,祭祀当天上午,皇帝乘坐礼舆从紫禁城出发前往先农坛。

整个队伍浩浩荡荡,绵延数里。

四头大象作为前导,五头饰有精美象鞍、载着宝瓶的大象紧随其后,寓意“太平景象”。

宝象之后跟着手执静鞭的民尉,接着是前部大乐,后面是用玉、金、革、木、象牙装饰的仪车,随后是手执金钲、龙鼓、铜角等一百二十个人组成的铙歌鼓吹,叮叮咣咣的闹腾的很。

再后边是手执引仗、御仗、吾仗等兵器的队伍。

最后是上百名手执豹尾枪、仪刀的护军和亲军。

温润是武将,按理来说应该是骑马,附在仪仗的尾翼,如同随扈一般。

可温润他又是太子殿下的讲师,于是,太子殿下安排老师在自己的仪仗里,也坐了一辆舒舒服服的小车子。

王珺就骑着马,跟在他车边上。

听温润说,那些仪仗里头有一百二十个人组成的乐队,还问他:“你怎么知道一百二十个人啊?”

“我数着人数呢!”温润也够无聊的了。

王珺听完,彻底无语了

皇帝从先农坛东门进入,先祭祀先农之神,在具服殿更衣后到耤躬耕。耤田被平分为十二畦,温润看的稀奇,觉得这是不是按照十二生肖来的啊?或者是黄金十二宫?要不就十二星座?

也不知道“十二”有什么魅力,东西方通吃。

正中间的三畦由皇帝演耕,其余的由王公大臣演耕。

皇帝躬耕时,右手扶耒,左手执鞭,在大臣和农夫的协助下,开始行耕耤礼。

这次有太子殿下在,所以前头牵牛走的就是太子殿下,而不是安排好的农夫。

那农夫也不敢走在皇帝前头啊?太子殿下敢!

而且牵牛牵的毫不费力,就是走路有点别扭。

可不是么,哪怕在具服殿换了便捷的衣衫鞋袜,那也是别扭,这就不是下田该穿的衣服。

温润看的简直是目瞪口呆,这跟作秀似的,皇帝耕地那就是个政治表演,再看旁的人,好么,一个个要么吟诗作对,要么挥毫泼墨,反正没有几个闲着的,温润算是其中之一。

王珺也没啥活儿,俩人跟一群人站在一起,跟看热闹似的。

顺天府府尹和户部尚书紧随其后,负责播种。

皇帝三推三返或四推四返后,到观耕台观看三公大臣演耕。

最后,由顺天府尹和大兴、宛平两县县官带领农夫完成后续耕种任务,礼部尚书奏报耕耤礼结束。

在皇帝耕田结束之后,到观耕台观看三公跟大臣们的演耕,第一个就注意到了他知道下。

太子殿下在干什么呢?

皇帝这田地不是没耕种完么?他直接一把脱掉了自己身上的外衣,露出里头的七分袖,九分裤,还换了草鞋子。

也不用什么人帮忙,自己一手鞭子一手推犁,一声吆喝,清清脆脆,还会打鞭花了呢。

刚才给父皇牵牛的时候,就跟老牛算是认识了,如今熟悉的鞭花和吆喝声一响起来,老牛就开始往前迈步。

这边太子殿下耕地之后又下种子,一个人干的可欢实,且十分熟练。

他不止自己这么做,他的伴读们也随着父辈来的,也都接过了父辈的活儿,自己跟太子殿下的打扮都差不多。

半新不旧的衣服,草鞋子,熟练地耕地下种。

一个个表现的十分突出,让其他没准备的人,目瞪口呆!

“好啊,好啊!”如今的文华殿大学士,一个十分讲究的老学究,摸着白白的胡子,指着面前干活的少年们:“这才是储君该有的本事,皇帝是一位明君,更是一位好父亲”

这老头儿温润知道,出身好,学问好,曾经是皇帝的老师,但是很少夸赞人,如今能听他说父子俩的好话,不容易啊。

更有几个宗室老人,也觉得太子殿下很出彩。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