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22)

“我知道,其实翠花婶子挺好的。”温润笑了笑:“既然曾经有过孩子,只是没生下来,那么她的身体就是健康的,那个男人是不懂得珍惜。”

“我妹子在他们家,勤勤恳恳,孝顺公婆,从没跟妯娌们争吵过,好人没好报啊!”杨大婶眼泪就下来了:“幸好我当家的大度,收留了她……。”

孩子们在认真的读书,温润让他们自己复习一下,然后就放学了。

一群孩子风一般的跑出去,不过随后村长家的孩子给温润送来了一块五花肉,虽然只有巴掌大,一巴掌厚,四四方方的一块肉,但是也属于少见的荤腥啦。

翠花婶子做好了饭,没有留下吃,而是跟杨家夫妻俩以及孩子们回去隔壁,杨家自己去吃了。

孩子们回去说翠花婶子给秀才公做了饭,炖了鱼,果然,女人们不吭声了,第二天温润又说了:“等大家学完了三百千,认全了字儿,再学算术,打算盘。”

这话说完第二天,好么,光是给他送来的鱼就有好几斤,还有七八只小母鸡。

温润有点无法理解,就问了送了他两只大母鹅的村长:“村长大叔,这是怎么回事儿?”

“还能是怎么回事儿?你不是说,以后要教他们算账打算盘吗?”村长看温润的眼神都带着一股子亮光。

“我是说,教导他们九章算术,不是做账打算盘。”温润可是知道,古代对商可是不看好的,因为商人子弟都要三代之后才能科举。

另外就是商人重利,大家都觉得从商不好,不如种田。

地主老财能穿金戴银,能绫罗绸缎,商人就不行了,他们没有什么特殊的贡献,是不可能穿戴绫罗绸缎这样的东西的,他们只能穿苎麻、榨蚕丝纺的布料等等。

一些带颜色的绫罗绸缎什么的,都不行。

作为一个读书人,温润可不能让人觉得,他是个账房。

这对他的名声不好。

“是,是,是九章算术,就是学问,学问!”果然,村长很容易就改了口:“好歹是给孩子们开蒙启智了,我们都十分感谢温秀才。”

要没温秀才,他们这十几户人家,都还是睁眼瞎呢。

本身莲花坳就是流民组成的,来来回回的就这么多人家,也就村长认识一些字,还认不全。

如今他家孩子认识的字都比他多了。

要是真的学有所成,出去就能从伙计一路走到掌柜的,那可真是吃香的喝辣的啦。

因为如今商铺里的伙计好找,掌柜的可不好寻,更何况,是掌握“核心机密”的账房了。

往那里一坐,打打算盘,写点账本,风吹不着,雨淋不到,一年的工钱,都比大伙计高,而且还不会特别累。

这是一个铁饭碗一般的活儿。

甚至可以传给子孙后代,哪怕不找个商铺,在家种地,卖粮食的时候,那也能算清楚账目,免得被人欺骗。

走到哪儿都让人高看一眼。

虽然莲花坳人口不多,可为了下一代,他们十分虔诚的感谢温秀才。

故而给了王家送来好多东西,更教育家里孩子,好好学习!

以前没来,是因为孩子们去读书,说是读书可是只半天时间,能学什么?现在知道了,温秀才是真的在教导孩子们,那家里就不能不当一回事儿。

“不用客气,我也只是给孩子们启智开蒙而已,将来他们若是读书好的话,还是要送去官家开办的书院才是。”温润可不敢大包大揽。

这年头想要依靠读书出人头地的可不少,但是科举岂是那么容易的?寒门难出贵子,说的就是寒门小户,没那个能力供的起,读书还是花费最小的一项事业,要是练武的话,更难!

加上本人的眼界和见识,以及赶考需要的花费,唉,温润心里叹了口气,这帮孩子们,未必能像他一样,考个秀才,他这个原身去考了举人,不也没考上吗?没有通知就没考上。

第17章 二伯娘

有了这个希望,不少人家都干劲十足,同时也不再对刘翠花的事情说三道四,翠花婶子知道了之后,又特意去挖了一些野菜,送给了温秀才吃。

也去王家又给做了几顿饭,还给他们洗了衣服……大概这是她能为温秀才做的一点事情了。

温润也不拦着,因为他知道,这个可怜的妇人,在用这种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报答他对她的维护。

眼看着就要立秋了,温润打算给孩子们放个农忙假。

不能因为他们是孩子,就不帮家里头的忙……其实在这个时候,孩子们都是当半个大人用的,尤其是在农忙的时候,春种秋收都是大事情。

农家孩子们都当家早,就算不能下地干活,也要在家做家务,做个饭什么的,给家里人帮把手。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