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容安(635)

作者:卿雪瑶 阅读记录

萧瓒也不勉强,目光移至长桌上的木匣和卷轴上,他微微掀开木匣看了一眼,眼中划过一丝不屑与释然,又摊开卷轴阅朗。

须臾,他抬头看着陈云舟笑问:“小皇帝还好吧?”

陈云舟被问的噎住,昨夜他离开皇宫时,确实听说建平帝将自己锁在屋内喝的烂醉如泥,就连知初都劝不动。

“陛下他不太好,但是我相信他会重新振作起来。”陈云舟最终老实说道。

“那你觉得本王过分吗?”萧瓒看着他又问。

“不会。”陈云舟直视着他的双眼,毫不犹豫的说道,“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景帝是个昏君,他死有余辜。”

萧瓒弯起唇角,露出一抹欣慰的笑意,“你倒是个明事理的人,建平帝虽然没有他父亲的手段和野心,但他何其有幸,能有你们几个真心为他着想的臣子保驾护航,本王也相信他会振作起来。”

第639章 天下太平

“要说明事理,没人比您更深明大义了。”陈云舟有感而发,“前年,您将我从初云城赶回京城,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明白您的用意,今日有幸再见到王爷,特在此拜谢。”

他说着对着萧瓒拱手礼拜,不待萧瓒说什么,他抬起头又继续说道:“如今您又对朝廷宽宏大量、手下留情,我替陛下和京城的百姓谢谢您的宽大为怀和雅量高致。”

陈云舟说着再次躬身拜谢。

萧瓒看着他郑重其事的模样,不以为意的说道:“你可别给本王戴高帽子,本王的每一个决定都有自己的私心和考量。”

说起私心,陈云舟怎么会不懂,就说从前将他赶回京城与家人团聚,还不是因为自己是容安的义兄。

但私心谁都有,并不能掩盖一个人心中的善意。

“王爷过谦了。”陈云舟笑道,表达完了心中的谢意,他已经心满意足,于是又转而问道:“对了,容安她还好吗?”

知道自己要来见燕王,昨日中午回府的时候,便被母亲和嘉敏再三要求,一定要问一问容安的近况,毕竟去年她突然回燕北之后就再也没有她的音讯,这半年来大家都很挂念她。

萧瓒垂眸敛去眼中的一抹迟疑,再看向陈云舟时,眼中只有郎朗笑意。

“她很好,自由自在,还当上了大夫。”他说道。

“太好了。”陈云舟一脸惊喜,“这听起来就是她想要的生活,我回去也能向家母和内人交差了,她们知道了一定会为容安高兴和骄傲。”

萧瓒看着喜形于色的陈云舟,弯了弯唇角,心里坦然了一些。

“真好,所有的事情都柳暗花明了。”陈云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感叹道。

天下太平,再也不用打仗了,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两邦交好,共筑繁华。

……

陈云舟走后,萧瓒便于当天下令撤军,启程返回燕北,没有一丝拖泥带水。

这一场奔赴千里,势不可挡的讨伐之战,在最后的决胜时刻戛然而止,令天下百姓匪夷所思。

很快,大邺朝履行了议和文书上的约定,发榜告天下书。

书中宣告燕北独立,并重新划分了国土疆域,更揭露了先帝的种种罪行,以告慰多年前枉死在燕北的英灵。

消息像风一般迅速吹遍了大江南北,这封告天下书为萧家乃至整个燕北赢得了无数赞誉与称颂。

世人称道他们有仇不报非君子的勇气。钦佩他们十年磨一剑,厚积薄发、惩恶扬善、势要讨回公道的决心。

更敬重他们可以坚守初心,信守承诺,没有让自己讨回的公道沾染半分膨胀的野心与欲望。

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强权可以压弯民众的膝盖,但唯有立身正才是民心所向。

……

六月上旬,燕北军全部进入豫州地界,豫州如今成了燕北与大邺的最新边界,尤其重要,无论是政务还是军务萧瓒都必须要亲自过问部署一番。

一直到六月中旬,他才得以离开豫州继续北上。

六月下旬已是盛夏时节,即便是地处北边的幽州也酷热难当。

然而烈日也阻挡不了城中百姓的热情,城门口集结了乌泱泱的人群,城中万人空巷。

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的想目睹打了胜仗的雄师风采。

这一日对于他们来说,是值得大肆庆贺和纪念的。

要说唯一的遗憾,大概就是燕王并不在列中,据说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处理,稍后返回幽州。

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喜庆的气氛,因为就连多年没有露面的大长公主都盛装出现了。

只见她一身华服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城楼,纵然满头华发也无损她的威严与尊贵。

萧家众人悉数到场,与幽州城的百姓一起迎接凯旋的大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