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病弱太子后成了团宠(447)

作者:晴川泪相思 阅读记录

春喜得了命令,走下御阶将折子拿了过来,呈给林西御览。

林西仔细看了看,道:“你参奏的罪名可有证据?”

“回皇上,臣有实证。”阎良从袖子里又掏出一份奏折,双手呈到头顶。

春喜见状连忙来到近前,将奏折拿了过来,呈到林西面前。

林西看后,道:“既然证据确凿,那便着人捉拿归案,按律法处置。”

“是,皇上。”阎良领命,重新入列。

林西扫了一眼众人,道:“还有谁有奏?”

乔呈从人群中走出,道:“启禀皇上,臣有奏。”

“讲。”林西看向乔呈,自林肆落马,不少官员受到牵连,唯有他未被林扈发落,依旧做着礼部尚书的位置。

“臣最近身体多有不适,不能胜任尚书一职,特请致仕。”

“乔爱卿患了何疾,有何症状,是否请了大夫?”

“回禀皇上,臣患有痼疾,体力不支,精力衰退,未免耽误家国大事,恳请皇上允准臣致仕之请求。”

林西自然明白他为何如此,无外乎是因他与林肆多有交集,与其让人揭了老底,还不如自己请辞,多少能保住一家老小性命。

林西见他去意已决,道:“好,朕准了。”

乔呈一怔,没想到事情进展这般顺利,不由松了口气,跪倒在地,道:“臣谢皇上隆恩!”

林扈在时,早朝基本要两个时辰打底,就像是上班打卡一样,往往很多时候是在磨洋工,没事找事做,林西登基后,还是原定时间上朝,却没了固定的下班时间,什么时候办完了事,什么时候下班。

一个时辰后,林西宣布散朝,留下了摄政王焦战和内阁的三位大学士,去御书房议事,商定礼部尚书.督察院左都御史,及其他几个空缺的补位人选。(继任左都御史的邱明在不久前致仕。)

四人每个位置举荐三人,最后的决定权在林西,林西虽刚刚执政,却暗中随朝听政一年之久,再加上杨潇这个锦衣卫指挥使的补充,对朝中的大臣可以说是了若指掌,稍作犹豫后,便指定了继位人选。

徐臻微微皱眉,道:“皇上,您确定要让阎良继任督察院左都御史之职?”

“这几年阎良的办事能力有目共睹,由他继任有何不可?”

林西对阎良可谓是老熟人,虽然之前他的工作态度确实存在问题,但自那之后,他的工作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不仅勤勉工作,侦办了许多积存已久的案件,还带动了刑部的办事效率。

主要原因是阎良太过积极,每每有人击鼓鸣冤,他都是第一个上堂,若手头上实在没案子可办,就去别人的手底下划拉。一开始那些人还暗喜,都觉着阎良的脑袋被门夹了,竟抢着干活。可时间一久,他们便心生警惕,尤其是京察前一年,他们终于回过味来,原来是阎良这般勤勉,是心怀叵测。

于是刑部所有高官都开始忙碌起来,手头上没有新案子,就开始过那些陈年旧案,甚至屈尊去牢房,问问有没有犯人喊冤。顶头上司都忙起来了,手底下的人不可能再闲着,整个刑部衙门的人就像上了发条一般,忙得连轴转,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徐臻想了想,道:“是,皇上圣明。”

“既然阎良补缺督察院左都御史,那刑部右侍郎的位置便空了出来,几位爱卿可有合心意的人选?”

四人相互看了看,甄礼出声说道:“臣觉得刑部郎中孙瑞可胜任。”

“孙瑞……”林西沉思了片刻,道:“摄政王以为如何?”

焦战躬身说道:“臣以为孙瑞无法胜任刑部侍郎一职。”

林西看了一眼甄礼,问道:“为何?”

焦战直言道:“孙瑞是信王同党。”

第110章

“孙瑞是信王同党。”

“信王同党?”林西一怔,随即看向甄礼,果然见他变了脸色,道:“摄政王可有实据?”

焦战解释道:“孙瑞时常出入红彩楼,此事只要问一问红彩楼的姑娘便知真假。”

“出入红彩楼的官员不少,这不能说明孙瑞便是信王同党,此事有待查证。不过时常出入青楼,其品行可见一斑,孙瑞确实不合适。”林西这话是在为甄礼开脱,他初登基,立足未稳,还需这些老臣的支持,纵然他们有错,也不能把他们如何。

甄礼连忙跪倒在地,道:“臣有失察之罪,还请皇上降罪。”

“京中官员众多,太师也不是谁都了解,此事怎能怪太师,太师不必放在心上,快起来吧。”

“谢皇上不罪之恩。”甄礼在地上磕了一个头,这才站起了身子。

林西看向焦战,接着问道:“那摄政王以为谁接任比较合适?”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