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山村人家(11)

作者:万山横 阅读记录

她没有告诉冯小河的是,她还想试试做自媒体。“自媒体”这个词在2012年还不为人知,但她知道,用不了几年,这一行就会风靡一时。

在对未来的种种设想中,最让冯小河心动的,是佳慧还提出来,要把她外婆和他奶奶都接过来,和他们一起生活。

冯小河的奶奶今年已经快七十八了,还一个人生活在农村老宅。姑姑曾提议把老人接到他们身边,奶奶没同意。她总是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但冯小河知道,奶奶是觉得女儿是出了嫁的,长住在女婿家,别人会说闲话。毕竟在农村,养老还是要靠儿子。——儿子没了,那不还有孙子吗?

冯小河的父亲去世得早,他这个当孙子的理应赡养老人,可他们在海市的房子太小,更重要的是,老太太也不愿意进城,她住不惯。每次他们回乡下,离开时看着老人孤独的身影,冯小河都会非常难过,可除了多给点钱,他却并无什么更好的办法。

冯小河是个能吃苦的人,可偶尔也会觉得累。在他的生活里,经常是一个难题还没解决,就有另一个新问题冒了出来。比如他们好不容易在城市立住了脚,立刻就要面对孩子的教育和老人的养老。而给胡春平担保带来的麻烦让这一切雪上加霜。

然而,一旦决定回去开厂,他即将到来的中年困境竟像是柳暗花明。想到终于能把老太太接到身边,他就觉得,辞职回乡不再是一个被逼无奈的决定,它变得甚至有些让人向往了。

怕什么呢?不就是另一个赛道的创业吗?失败了也大不了从头再来。那里是他熟悉的乡村世界,有他爱的亲人们,为了他们的幸福,他必须再好好拼一把。

胡春平能白手起家,他开局还有一个厂、一幢房呢。

第5章 回家去

过了两天,叶子君给佳慧打来电话,问她房子是不是真要卖。得到肯定答复后才说,自己有个朋友,刚从国外回来不久,听到消息后,想过来看看房子。

佳慧有些意外。上辈子佳慧卖房的时候,叶子君也知道,但并没有出手帮忙。或许是时机不对,又或许,他们那时候官司缠身,一般人都不愿意招惹。

但无论如何,佳慧都很感激,忙和她约了时间,又把家里稍加收拾了一番。

她一直都很庆幸自己的房子买得还算早。那时这一带还是海市郊区,他俩又是单身汉,所以首付东挪西凑的也还拿得出。换成现在的房价,凭她和冯小河两个人,又要养孩子又要接济老人,恐怕光首付款都要攒个上十年。

其实这个时候还远远不是海市房价的顶峰,过三四年才是。上辈子佳慧曾经历过,简直刻骨铭心。对于四处看房的工薪阶层来说,房价的每次波动都足以引起一场心梗。

唉,要是等几年卖房就好了。

佳慧耿耿于怀了一会儿,突然又想开了。这是当下她能作出的最好抉择。与其到时麻烦缠身,让银行一纸诉状把房子拍出去,不如现在趁早脱手,至少选择权还在自己手上。

到了约好那天,叶子君果然带着一位姓朱的女士过来了。朱女士在各个房间仔仔细细地看了两圈,才坐下来喝茶聊天。浅浅谈了几句,便问房子价格。佳慧说了心理价位,朱女士说要回去考虑一下,双方留了电话,两人就起身告辞了。

佳慧还以为对方没看中,并没有放在心上。中介那边也带人来看过,也同样没有定下来,毕竟是卖房子,哪有一个回合就搞定的?

哪知道才过了一晚,朱女士又打电话来,要约佳慧再谈谈卖房细节。这一次佳慧让冯小河请了假,一起过去了。双方一番详谈,佳慧才了解到,朱女士一家今年年初才从国外回来。这年月的“海归”还不像后来那么普遍,在职场上还有较大优势,朱女士和丈夫先后在海市找到心仪的职位,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在哪里买房,好方便他们就近上班、孩子就近上学。

“十年前我俩为了出国,可是卖掉了海市的一套房子。哪晓得现在房价涨这么快?”朱女士叹气,“好嘛,一买一卖,感觉我这十年白努力了,挣的钱就补了差价!”

佳慧内心不由感慨,世界变化太快,到处都有遗憾的人生。就听叶子君安慰她:“怎么能这么说呢?你出了国,留过学,回来才能有这么好的工作、这么好的机会!”

“这倒也是。十几年前人们都跟疯了一样,想方设法往国外跑,”朱女士摇头,“现在一看,外面也不是那么好呆的,还是回家更有发展前景。”

朱女士其实更中意附近的另一套房。可等她看了一大圈,回过头想跟房主详谈时,发现房价又涨了。朱女士当即决定骑驴找马,先买一套住上再说。佳慧这套房虽然面积小,但房屋的位置朝向和格局都不错,最主要是价格也没超出她预期太多。所以朱女士价钱给得很爽快,只是有一个要求,希望他们能尽快过户交房。

同类小说推荐: